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经典语录 >

韦应物偶遇好友,寄赠了一首七律,展现出知难而上的乐观精神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4 11:01:19    

人生的各个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大家的志趣各异,也会走向不同的道路。不过一旦做出了自己的抉择,就该坚定地走下去,即使困难重重,步步惊心,也不可轻易放弃。

古代有一位诗人曾经在京城享受着荣华富贵,可是有一天他却要奔赴偏远之地工作。两相比较,才子即将面临的处境可想而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却,而是赋诗言志,令人赞赏。下面介绍韦应物偶遇好友,寄赠了一首七律,展现出知难而上的乐观精神。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唐代:韦应物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芷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官宦之家,曾担任过唐玄宗的侍卫,后来发奋苦读,终于让自己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诗人。韦应物有一次离开长安,前往滁州担任刺史,途中偶遇昔日的 同僚李主簿,二人畅叙别情,诗人又即兴题赠了这首七律。

作者首先描绘了一幅广阔的图画,“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青山巍峨、洛水环绕,客船顺流而下、一路向东。虽然行程很远,不过诗人并不着急赶路,他悠闲地欣赏着两岸的风景,情绪高涨、毫无倦意。

当客船行至洛水与黄河连接之处,忽然感觉前方的山谷一片开阔,诗人的视野也变得非常宽广。此时此刻,作者心潮翻涌,心中或许正想象着如何在滁州建功立业、大展身手,又怎样才能不负君王的信任和委派。

接下来继续描写沿岸的场景,“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虽然夕阳西坠、天色渐暗,但是作者还是可以依稀看见远处水天一色的景象,也能大致分辨出对面的河岸上,分布着高低和粗细不同的树木。

随着客船位置的移动,作者视线里的景物也在不停地变换。寒树模糊、光线明灭,在乱流和远天的映衬下,夕阳在河面的倒影,也在不停地改变着形状。

诗人凝视着眼前的荒凉景象,不禁陷入了沉思。他忽然想起多年之前亲眼目睹的景物,“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河边有几个零星分布的村庄,雨后初晴,一只离群的孤雁不顾凛冽的寒风,奋力地在高空中南飞。

颈联由描绘现实之景,转为抒写历史沉思。作者将自己比作孤雁,虽然战乱不止、诸侯割据,但是诗人却只身赴任,丝毫不惧艰辛和困苦。他深知担任滁州刺史,不比在京城悠闲,很多事情需要自己独自承担,更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麻烦。不过诗人既然走马上任,就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结尾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诗人告诉这位昔日的同僚,自己的处境就像一叶不系之舟,虽然一直在风浪中沉浮和飘荡,却将坚定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洛桥游芷侣,是指在洛桥漫游的朋友;与心同,展现出诗人不畏各种艰难险阻,希望为君王分忧、并造福一方的强烈愿望。


韦应物的这首七律朴实无华,情真意切,描绘了沿途的风光,表达了自己感时忧国的迫切心情。作者不愿在京城养尊处优,千里迢迢地远赴偏远之地,却绝对不是沽名钓誉,只是为了重振大唐的雄风,也是因为怜恤百姓们的疾苦。

作者通过“寒树、夕阳”,以及“孤村、一雁”的描写,展现了一派凄凉的氛围,更体现出作者知难而上的乐观精神、和坚毅不拔的高尚品格,值得后世颂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