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3 15:54:00
今天(7月13日),同济大学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智库发布全球首个国家与地区STEM教育发展综合评估工具——全球STEM教育发展指数2025(以下简称“指数”)。结果显示,美国、中国、瑞士、新加坡、丹麦等国位居前列。
该指数系统评估了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与地区的STEM教育发展水平,从政策与资源、教育过程、成果与影响三大维度构建22项细化指标,为各国优化STEM教育战略提供科学基准。
指数以国际通行的CIPP(
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教育评估模型为理论支撑,兼顾国家系统、学校、教师与学生等不同参与主体,构建了多维度、全过程的“双核”评估框架,形成政策与资源、教育过程、成果与影响三大核心维度。
结果显示,全球STEM教育呈现多极化发展格局。美国以86.50分位居榜首,其教育经费占比、生均经费投入与高等教育资源方面具备优势。
中国以85.46分位居第二,在“教育过程”维度表现尤为突出,以突出的教师STEM能力得分、PISA测试结果、学科竞赛优异表现、STEM毕业生规模优势弥补人均资源短板。瑞士、新加坡和丹麦紧随其后,凭借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精细化的师资培养与开放协同机制,在教育成果与影响上取得领先,跻身第一梯队。
在新兴经济体中,印度以334万STEM毕业生规模位列全球第一,但因生均经费仅为美国的17%,综合排名靠后,反映了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研究团队发现,高投入与精准配置及过程管理相结合,才能充分释放资源效益。教育经费占GDP比重高,生均支出高,这些硬件条件为科研与教学提供了充足保障;经费、设施与人力有机联动,使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形成良性循环。相比之下,一些新兴经济体虽然有数量庞大的STEM毕业生规模,但因缺乏教育过程质量的把控,则难以在学生能力提升与科研产出上取得同步进展。
报告进一步验证了产学研协同与国际合作开放策略对STEM领域科研成果转化效率的显著影响。数据显示,那些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办公室,并在科研方面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的国家,其专利转化率和高影响力论文占比均超过样本平均水平30%。
基于这些洞见,全球STEM教育发展指数2025报告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资源与结构性投入的协同布局,优化区域间资源分配结构,推动教育公平与战略导向相结合。
二是聚焦人才培养过程,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强化跨学科教学与项目化学习模式,建立以学习成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夯实STEM教育的人才供给基础。
三是提升成果转化与国际协同能力,鼓励科研国际合作,拓展产学研融合路径,推动政府间及高校间的STEM教育合作网络建设,提升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参与度与影响力。
同济大学STEM教育智库于2024年5月成立,致力于通过组建一支多元化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专家队伍,开展STEM教育的探索与示范应用,研究制定具有中国特色、大中衔接的STEM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全球STEM教育状况如何?这份报告分析:美国、中国、瑞士等位居前列 今天(7月13日),同济大学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智库发布全球首个国家与地区STEM教育发展综合评估工具——全球STEM教育发展指数2025(以下简称“指数”)。结果显示,美国、中国、瑞士、新加坡、丹麦等国位居前列。该指数系统评估了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与地区的STEM教育发展水平,从政 2025-07-13 15:54:00
山东文旅报道|中国气象局推荐山东避暑旅游线路 来源:【闪电新闻】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ID:jrtt 2025-07-11 10:30:00
中国版权协会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观察员 本报讯(记者赵新乐)当地时间7月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第六十六届系列会议上,中国版权协会获批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观察员。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主要职能是负责通过国家间的合作或与其他国际组织的协作促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均可向世界知识 2025-07-11 09:43:00
全球连线丨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外方嘉宾在沪参访 近日,参加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嘉宾陆续抵达上海,并将由上海赴京。期间,外宾以上海为窗口切身感受中国魅力。记者:张璟怡、唐斯琦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2025-07-10 16:32:00
深圳越疆机器人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 Transparency7月9日,位于深圳的越疆机器人正式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成为全球首推“机械臂+人形+六足”具身机器人平台的企业。据介绍,越疆目前已在全球出货量超八万台协作机械臂,服务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今年3月,其正式推出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 2025-07-09 1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