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33:00
文 | 陈庆修全国机关事务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
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要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增强经济韧性、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支撑。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科技创新推动动力变革。动力变革的核心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动力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动力变革主要源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具有渗透性、扩散性、带动性,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唯有激活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充分释放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举例说明,人工智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实现智能网联,就是以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以科技创新推动动力变革,要从吸引聚集高素质人才、优化创新环境、前瞻性布局创新链、瞄准未来前沿技术研发等方面着手,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供给、构建高水平创新型企业集群、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起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推动效率变革。效率变革反映投入产出关系与资源配置的优化,其核心是要素配置结构优化、投入产出效率提升。科技创新可以推动要素由低效益领域向高效益领域转移,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例如,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可有效提升企业效率:通过提升经营主体的预测、规划和管理能力而提升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帮助制定更精准的生产计划和市场策略,减少资源错配,从而提升市场整体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生产流程、供应链数据、员工技能和绩效、能源投入与消耗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图像生成、代码生成、智能建模、决策辅助、知识管理等能力,赋能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而推动效率变革。
科技创新推动质量变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高质量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安全性能好、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科技创新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及开发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而实现质量变革。例如,普通钢铁大量过剩,而高端特种钢供不应求,究其原因是科技创新推动了质量变革。从宏观角度来说,质量变革的关键在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例如,以人工智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从而实现质量变革。因而,实现质量变革要立足科技创新,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科技创新要面向高质量发展
面向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创新的战略先导地位,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聚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力求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根基,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科技创新是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数智化转型是传统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要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整合要素资源,实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在高端化发展方面,加强行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先进制造基础工艺的研发推广,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在智能化发展方面,将数字技术融入生产制造和运营全过程,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升级,培育发展新动能;在绿色化发展方面,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应用,促使产业价值链延伸、产品附加值提升。
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知识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对前沿技术的依赖度高,是质量效益好、技术领先、支撑带动强、资源消耗低的产业。新兴产业是随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而出现的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集约等特点,是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科技创新打破原有产业边界,通过提升全要素效率、促进产业链协同创新、激发新业态新模式等方式,创造新的价值空间,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从而有力促进新兴产业崛起。以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加强科技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按照技术有前景、产品有市场、产业有基础的原则,推动新兴产业成长为先导产业、支柱产业,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科技创新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未来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是经济增长的活跃力量,有望培育发展成先导性支柱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要提前谋划未来产业,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工程,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跨领域技术交叉融合创新,提升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转化效率,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建设未来产业。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战略目标,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线,重视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强化开放创新,创造更多高水平科技供给,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重视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最根本的创新,相对于二次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逆向创新等而言,原始创新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可开辟前所未有的产业新方向、实现发展理念的新跨越。从创新性质看,原始创新是“无中生有”的质变、“从0到1”的首创;从创新过程看,原始创新具有前沿探索性和不确定性,是不连续、小概率事件;从创新成效看,原始创新具有前瞻性、突破性和颠覆性,存在被承认的非共识性和滞后性等特征。原始创新在对科技自身发展产生重大牵引作用的同时,对产业形态和经济结构带来重大变革,在微观层面上将引发企业竞争态势的改变,在宏观层面上则有可能导致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竞争格局的重新形成。
加强集成创新。集成创新相对于单项创新、分散创新等而言,表现为整合式创新、融合创新、融通创新、系统性创新等。科技竞争比拼的不仅是单项创新和单项技术突破,更是技术体系、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的系统竞争。对于原始性技术创新与重大发明专利都较稀缺的我国及我国企业来说,集成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在推动重要前沿方向实现技术突破的同时,要加强基础能力、系统能力和创新生态建设,巩固提高一体化战略科技能力,强化基础理论和底层技术支撑,提升集成创新水平,为科技支撑发展力、保障生存力提供系统性支撑。要围绕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和产业带动性的战略产品和重大项目,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推动重点前沿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甚至整体性突破,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方向。
强化开放创新。开放创新相对于自主创新、独立创新等而言,表现为合作创新、协同创新、共同创新、开源创新等。我国作为大国参与竞争合作,必须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与此同时,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和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科技创新必须具有全球视野,通过高水平开放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借鉴人类科技进步成果,更好整合运用全球创新资源,高效提升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
5・19中国旅游日 | “文韵赛罕 歌游内蒙古”赛罕区宣传活动盛大启幕 大黑河花海之约绽放文旅新魅力 5月18日,“文韵赛罕 歌游内蒙古”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赛罕区宣传活动在大黑河花海之约盛大举行。本次活动深度融合国家文旅主题与赛罕区文旅特色,通过系列创新举措展示区域文旅发展成果,打造“文韵赛罕”品牌,吸引数千名游客共赴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夏日盛宴。伴随着欢快的歌舞表演,活动正式开始,现场举 2025-05-19 10:53:00
芙蓉国评论丨湘港“双向奔赴”,共绘合作新图 5月14日,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签约仪式□何竹梅5月14日,湖南-香港投融资对接洽谈会在香港盛大举行,这是“港洽周”的“重头戏”之一。来自全球各地带着“投资湖南”意愿的代表齐聚于此,共商湘港深化合作新图景。这场盛会,深深地吸引着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的目光。从历史的长河中回溯,湘港合作早有渊源。 2025-05-16 17:51:00
2024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 近日,甘肃公布2024年度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兰州大学黄建平、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胡家彦荣获甘肃省科技功臣奖。据了解,本次评奖根据《甘肃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相关规定,经各专业评审组严格评审、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并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后最终确定。除甘肃省科技功臣奖外,授予“湿黏滑软物质材料创制 2025-05-09 10:47:00
西和:红樱桃满枝产业兴 文旅融合促振兴 初夏时节,走进西和县大桥镇鱼洞村樱桃园,郁郁葱葱的枝叶间缀满串串红樱陶,晶莹如玛瑙,鲜润似宝石,宛若无数精巧的水晶灯笼悬垂枝头。果园里,果农们正忙碌地采摘,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清晨,果农蔚世礼提着竹篮穿梭于樱林间。阳光透过叶隙洒在红艳桃欲滴的果实上,映得他笑容愈发灿烂。“我家虽只种了二十来 2025-05-07 16:32:00
河南全力抓项目扩投资稳增长(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本报记者 王乐文 方 敏 毕京津建设中的宁德时代河南洛阳基地二期项目塔吊林立;郑州航空港区中原医学科学城施工现场机器轰鸣……春天里的中原大地,充满生机活力。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河南以项目建设作为主抓手,努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稳增长的动能。去年,全省实施“三个一批(即签约一批、开 2025-05-07 16: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