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鸿高科净利骤降逾93%财务承压 重启关联收购布局新材料谋突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08:50:00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沈右荣

陶春风推动长鸿高科(605008.SH)积极进行布局,谋求突围。

7月22日、23日,因为筹划重组停牌后复牌的长鸿高科股价连续下跌。而在7月21日,其股价从开盘涨停到收盘涨幅收窄至1.71%,K线图显示的是一根大阴线。

根据此前公告,长鸿高科拟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广西长科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广西长科”)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广西长科是实控人陶春风旗下资产,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23年8月,长鸿高科曾计划通过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但因市场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搁浅。

时隔近两年重启收购,长鸿高科试图借此加码新材料布局。目前,对广西长科的审计、评估尚未完成,本次收购是否存在高溢价,收购之后对长鸿高科有多大影响,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长鸿高科自身经营承压。根据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超过93%。而2021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下降。

再向实控人收购广西长科

时隔近两年,长鸿高科再度筹划向实际控制人陶春风收购广西长科。

7月7日晚间,长鸿高科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可转债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广西长科100%股权。

根据公告,本次交易对方为海南定恒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定恒”)、宁波定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宁波定科”)、宁波定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波定高”),海南定恒、宁波定科、宁波定高分别持有广西长科43.09%、8.08%、2.69%股份,广西长科剩余46.14%的股份则由广西广投科元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持有。

三家交易对方公司均为长鸿高科实际控制人陶春风控制的企业。

公告称,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初步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但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不构成重组上市。

目前,对标的公司的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交易标的资产交易价格尚未确定。初步确定的发行股份的价格为11.78元/股。

2023年8月,长鸿高科也曾筹划收购广西长科100%股权,方式为支付现金。

当时的收购备受市场质疑,涉及长鸿高科资金偏紧为何采取现金收购;长鸿高科一边向实控人定增融资,一边筹划现金收购实控人资产;广西长科被关联方非经营性占款、为实控人关联企业提供担保等问题。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连发6问,涉及上市公司、标的、实控人三方。在两度申请延期回复问询函后,2023年10月,长鸿高科宣布终止收购。

如今再度收购,交易方式进行了大幅调整,计划以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支付现金的组合方式实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重组计划披露之前的2025年4月,广西长科经历了一次大规模股权结构变动。陶春风将旗下资产“左手倒右手”,标的公司超半数股权结构内部调整。

对于本次重组,长鸿高科认为是一次积极的产业布局。

长鸿高科主营业务为TPES系列产品、PBAT/PBT及其副产品、改性母粒产品、碳酸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广西长科是一家专注于特种合成树脂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包括透明ABS、高透明MS、高腈AS、高光ABS、高光HIPS等特种树脂产品。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的业务范围将拓展至特种合成树脂产品,丰富了产品类别。同时,上市公司的 LCBR、SBR 产品为标的公司特种合成树脂产品的重要原材料,上市公司将与标的公司形成产业链延伸、协同互补关系,实现业务上的有效整合,扩大整体销售规模。

净利连续四年半下降经营承压

长鸿高科执着收购广西长科,与自身经营承压有一定关系。

2020年8月,长鸿高科通过IPO登陆A股市场,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09%、40.18%。此后的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7.33亿元增长至36.34亿元,翻了一倍多,但归母净利润连续下降,分别为1.85亿元、1.80亿元、0.95亿元、0.94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亏损0.16亿元。

上述数据显示,长鸿高科经营业绩堪称是上市即巅峰。

根据最近发布的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长鸿高科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00万元到6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93.79%到95.86%;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为-300万元到-15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由盈转亏。

对此,公司解释,子公司长鸿生物为了提升现有装置的生产效率,在2025年一季度进行了PBT装置技改,技改停工时间较长影响了产量;同时,由于市场需求阶段性不足,产品销售价格降幅大于原材料价格降幅,毛利率下滑。公司表示,从二季度开始,长鸿生物生产逐渐稳定,市场出现回暖趋势,公司整体二季度获得较好盈利。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TPES(热塑性弹性体)龙头,由于主业承压,长鸿高科上市不久就进行多元化探索,先后进入可降解塑料(PBAT)、工程塑料、炭黑、碳酸钙等领域,但新旧主业接连踩中周期底部,导致业绩承压。

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11月,长鸿高科投资成立子公司长鸿生物,建设60万吨可降解塑料产业园项目,总投资50亿元;2022年底,成立全资子公司广西长鸿,建设降解母粒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2024年4月,公司宣布投资建设丙烯酸产业园项目,包括5万吨/年丙烯酸、5万吨/年丙烯酸酯生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15亿元;2025年初,公司拟投资建设5万吨/年高端纤维弹性体新材料及配套10万吨/年PBAT黑色母粒装置项目,拟总投资6.3亿元。

与之对应的是,长鸿高科财务承压。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3.96亿元,有息负债25.44亿元。

本次收购的广西长科盈利能力不稳定。2021年、2022年,其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55.20万元、1051.74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57.83万元、69.61万元。

2023年、2024年,广西长科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59.73万元、-7907.54万元。不过,2025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达3491.47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本次重组,长鸿高科及陶春风能达到预期吗?

视觉中国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