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5 11:07:00
新华社太原4月5日电 题:清明访绵山
新华社记者马晓洁
清明时节的绵山,春雾如轻纱漫卷,笼住嶙峋的崖壁与苍松翠柏。这座横亘于山西介休市的太行山支脉,因承载着跨越两千六百多年的忠孝传奇,成为寒食清明习俗的精神图腾,被誉为“寒食清明之源”。
今年是介休举办寒食清明主题活动的第十八个年头。4日上午,“乙巳年寒食清明缅怀先贤朝拜大典”在绵山风景区介神庙开启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感受“寒食清明之源”的文化氛围,已早早围在介神庙前。“请向先贤致敬,行三鞠躬礼。”随着绵山风景区讲解员李文进铿锵有力的致辞,人们鞠躬肃立,缅怀晋国名臣介子推。
放眼远眺,介子推与母亲的塑像高踞龙脊岭,俯瞰群山。碑刻间镌刻着诸多朝代的古文记载,引得游人驻足诵读。
遗迹·历史的回响
绵山寒食事,相传已久。春秋时期,介子推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途中“割股奉君”以救其性命,在其继位后不求功名利禄,携老母归隐绵山。晋文公为请其出山,下令焚山三日,不料介子推与母抱柳化烬于绵山,留下“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历史绝笔。因悔恨焚山之举,晋文公下令禁火寒食以寄哀思,相传寒食节由此肇始,后逐渐与清明节气交融,演化为祭祖追思的民俗符号。
如今,山中的介神庙、介公墓、避火洞等成为游客参观凭吊之处,介子推忠孝仁义的故事和品德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从介神庙出来,爬四五百阶石阶,就来到介公墓。碑亭、碑座、石像、石兽……介公墓的环周静谧而厚重,让人瞬间百感交集。墓前有石碑十余通,镌刻着历代文人追怀介公的诗文,赞其“忠孝清烈”之道。
“介子推传说”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杜国华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末绵山风景区开发时,研究者根据碎石块在荒山野草中发现了介子推的衣冠冢,推测其是明代所立。还有介公墓前方的柳树,也相传是晋文公赐名的“清明柳”遗迹。
在墓前的供台上,有一些折柳枝,每年清明前后,都有人来此献上柳枝以表纪念。记者观摩碑刻之时,恰巧风吹过树林,涛声阵阵,似介公跨越千百年传来的回响。
习俗·仪式的共赏
对于绵山周边的百姓来说,寒食清明之时是一定要来祭拜介公的。每家每户蒸好“子推燕”,带到介子推子母塑像前,一方面是为祭奠介公,另一方面也是将介公视为福神,讨个鸿运。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用面造枣飞燕,柳条串之,插于门楣,谓之‘子推燕’。”在介休,“子推燕”是寒食节中最具代表的食品。“柳与‘留’谐音,燕在山西介休方言中读作‘念’,意为‘留念’。”杜国华说,百姓希望介子推像燕子一样飞上天,也有期盼他回家之愿。
在绵山脚下的介休市绵山镇兴地村,村民马芝英开店做“子推燕”已有十一年了。“祭奠介公一般要12个‘燕子’,我会为顾客摆好,每四个‘燕子’为一盘,组成一个‘品’字。”马芝英说,最近两天已卖出近千个“子推燕”,很多外地游客也专程前来购买。
唐大历年间,唐代宗敕“寒食通清明”后,清明节便被赋予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宋元之后,多数地区将寒食节和上巳节与清明节合为一节,寒食节的祭扫坟墓和上巳节的春游踏青习俗被保留下来,清明节习俗也由此更加丰富多样。
在绵山游客中心上空,一只只风筝在天上飘摇。介休风筝俱乐部负责人刘俊义说,他们有20余人来此放风筝。放飞风筝既是寄托对先人的哀思,也祈愿带走秽气。“这是对传统的延续和传承,还能增强游客在绵山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感。”刘俊义说。
文旅·古今的延绵
在绵山风景区内,记者偶遇了上海游客何女士一家,正在赞叹介子推的故事。“我们就是因为寒食清明文化而慕名来到绵山的。”何女士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介神庙前的8个碑柱,分别写了“忠孝仁信、礼义廉耻、慈俭温良、谨让谦和”十六字箴言。
清明假期,有很多学生来此研学。孩子们在介神庙前诗朗诵,在介子推子母塑像旁听故事,还用柳条编花环。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曲水画舍带队负责人辛海波告诉记者,该团队有49名小学生,想让孩子们在寒食清明文化的发源地感受传统文化。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绵山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有秀美的自然景观。”绵山风景区导游部副经理续晓婷说,绵山越来越成为清明假期出行的热门目的地。
山石奇观,幽幽峡谷,潺潺涧水,灵动生物……均是绵山秀色。“这些年来我们加强植被、水源养护,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也多了起来。”绵山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化正斌说,现在游客更追求人文遗迹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旅行体验,2024年绵山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超110万人次。“随着景区基础设施更新升级和文化业态丰富,绵山将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传统文化和天然氧吧。”化正斌说。
清明访绵山,感受到了绵山在春日吞吐万物的浩然之气,也体验了寒食清明文化滋润下的勃勃生气。以历史为根,以文化为魂,以自然为底,绵山在古今交汇中谱写着独特篇章,并绵延不绝。(完)
当AIGC遇上古城墙,清照泉城太会玩了! 继国内首家城墙上的书店、城墙上的春日书集之后,清照泉城·明水古城又玩出了“城墙”新花样。6月28日起,古城西城墙下早酒集至小哨门廊道华丽变身,一场名为“时空折叠”的数字艺术盛宴正在这里徐徐展开,成为网红打卡地之一。古城墙下赏赛博光影,分分钟成“最佳主角”漫步于庄严的古城墙下,12幅高达4-6米的巨型 2025-07-01 18:54:00
全球多名文旅专家共谋琴澳文旅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珠海记者方良腾2025年6月27日,2025主题公园高质量创新发展座谈会在横琴长隆度假区举行,会议汇聚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与国际游乐园及景点协会(IAAPA)两大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旅行业协会负责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文旅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同参与。长隆供图。长隆实践 2025-06-29 11:43:00
央媒看四川丨人民日报头版:四川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025年6月17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头版报道了四川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文如下:四川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记者张帆、王明峰、李凯旋数字技术赋能千年非遗,“文旅+百业”带火山间村庄……巴山蜀水间,一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正徐徐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 2025-06-17 07:50:00
安徽泾县再通报“游客被殴打”:涉事3人被拘,5名公职人员被处理 6月8日,安徽泾县联合调查组对游客蔡某被殴打一事发布情况通报,具体内容如下:2025年6月6日,游客蔡某通过网络反映其6月1日到泾县桃花潭旅游时,因停车引起纠纷被土菜馆经营户及其家人殴打一事,引发社会关注。对此,泾县成立联合调查组,组建工作专班,对事发经过、前期处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现将调查处理情 2025-06-08 17:12:00
雅安一景区高空索道雨天有人悬停半空?景区回应:系无动力滑索,近两天已关闭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6月2日,雅安二郎山喇叭河景区高空索道有人下雨天被悬挂半空超10分钟。4日,游客杜女士(化名)向记者证实,被悬挂高空的是她丈夫和一对儿女。5日,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目前暂未收到该事的相关反馈,但近两天高空滑索项目已经关闭。有游客悬挂在半空(左),工作人员在救援(右)。 受 2025-06-06 09: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