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副中心马拉松有了新玩法,“跑团排行榜”欢迎来打榜!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09:45:00    

副马

马拉松不仅是个人的挑战,更是团队的荣耀。今年的副中心马拉松有了新玩法——“跑团排行榜”,凡是跑团都可报名参赛,主办方将根据参赛人数、完赛率等多项指标进行评比,最终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

首届“跑团排行榜”活动引发了北京及周边地区跑团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响应,共有300多个跑团近4000人参与报名。经过赛事组委会的严格筛选与审核,共有67家跑团达到标准完成组队。今天,本报记者与四位跑团成员来一场“赛前对话”。

双奥跑团任世鹏:

跟着我享受比赛,平稳安全完赛

副马开跑在即,组委会公布了60名官方领跑员,也就是所谓的“兔子”。任世鹏是“345”中的一员,意味着跟着他跑,大概用时3小时45分之内可以匀速跑完全程。

今年42岁的任世鹏第一次接触跑步是在北京冬奥组委工作期间,“当时是作为缓解工作压力的一种方式,慢慢地就形成了习惯。从3公里到5公里,再到能跑完10公里。”任世鹏回忆,他的第一次半程马拉松是2021年4月的北京公园半马,当时由于训练不足,最终用时2小时15分51秒完赛,“跑完这场比赛,觉得这世上应该也没更难的事了,没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那次半马,也开启了任世鹏的马拉松生涯,也让他认识到,马拉松是一项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运动,更是一种严肃的体育运动,是需要积累和科学训练准备的,正如人们常说的:“你跑的每一步都算数。”任世鹏坦言,对个人而言,他在跑步中重新发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也超越了自己,在跑步中还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收获了友谊、更收获了健康和快乐。

今年的副中心马拉松,设立了跑团排名竞赛模式,使马拉松兼具了“团体赛”的性质,也赋予了马拉松更多的挑战与乐趣。任世鹏所在双奥跑团积极参与。双奥跑团全称“奥运之家跑步俱乐部”,是由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于2022年8月8日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双奥跑团成员全部是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注册工作人员,以及奥运冠军、奥运建设者和参与者们。

任世鹏透露,与很多跑团内部交流分享、训练提高成绩有所不同,双奥跑团的愿景是对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助力双奥城市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提倡更团结、更快乐、更健康的体育精神和运动新风尚。

说起即将开赛的副马,任世鹏直呼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非常有缘。他长期生活和居住在通州,而且他的第一场全程马拉松就是2023年的副中心马拉松,2024年还有幸成为“415”的配速员,并出色完成了任务。

“副中心马拉松赛道设计非常棒,从千年的燃灯塔旁出发,沿着承载厚重文化与历史底蕴的大运河一路奔跑,感受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清风拂面、草木芬芳,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见证副中心的蝶变崛起,赛道充分展现了副中心的城市风貌,无疑会激发广大跑友和观众的更高热情。”任世鹏说。

此外,今年的赛事终点设在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也让他十分期待。作为今年官方领跑员,任世鹏的口号是:跟着我享受比赛,平稳安全完赛。

中国人民大学校友马拉松跑团:

天地人大,爱跑天下

每周跑步4—5次,每月跑量250公里左右,这是刘慧映现在的日常训练量。在达到一定公里数的同时,他每周还会进行25至30公里的长距离训练,以提高身体最大摄氧量,从而在较短时间内增加心肺耐力,让肌肉和关节逐渐适应长时间的运动挑战。这个训练量已经超越了不少大众跑者。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校友马拉松跑团成员,刘慧映“沉迷”跑步已有10年。“一天不跑步,就总觉得缺点什么。”最近除了日常训练外,他还接到了新任务,每周进行规定配速跑和节奏跑。原来,刘慧映被选为本届副中心马拉松的领跑员,这些训练项目是组委会布置的“作业”。

在马拉松的赛道上,领跑员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他们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兔子”。今年,是刘慧映第13次担任领跑员,也是他第3次作为副中心马拉松的领跑员,成为选手们完赛时间的“坐标”。“‘兔子’一定要掌握好速度,跑稳是第一位的,得保证选手全程跟着你跑可以取得相应成绩。如果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就会影响跟跑选手,把跟跑选手带崩,就成‘流氓兔’了。”刘慧映这样形容领跑员的责任。

今年副中心马拉松的赛道设计在延续以往经典元素的基础上,将终点设在新建成的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刘慧映和跑团成员们都兴奋不已。“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在母校冲过终点,这具有特别的意义。”刘慧映说。

刘慧映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友马拉松跑团,是一群热爱跑步的校友在2013年发起成立的。2018年,跑团从最初的几十人迅速发展到500人,并于2019年正式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官方的校友跑团,得到了学校的管理与资源支持。如今,跑团规模已达1200人,成员遍布全国各地,乃至欧美一些主要城市。成员构成以毕业的校友为主,年龄从1979级跨越到2024级,涵盖了人大各个专业和学位。

本次副中心马拉松,人大马拉松跑团组成了200多人的庞大战队,创造了跑团成立以来单次比赛报名人数最多的纪录。在赛道上,他们将成为一道亮丽的红色风景线,不仅要取得好成绩为母校争光,更要以集体的力量展现人大跑者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团:

青春不老 快乐奔跑

每周的运河边例跑、每年的“元旦”半马挑战赛和“驷马难追”接力赛,都能听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团成员共同喊出这句响亮的口号。

北京城市副中心跑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便怀揣着“推动全民健身、助力副中心发展”的炽热初心,一路砥砺前行。成立初期,团内仅有几十名核心成员,主要通过自发组织周末例跑活动吸引爱好者加入。2021年,跑团正式注册为民间体育组织。2022年,建立了标准化训练体系,引入专业教练团队,同时推出“跑团积分制”,激励成员坚持运动。至今,跑团已累计组织活动300余场,最多时人员达1000余人,成为副中心规模最大、活跃度最高的跑步团体之一,也形成了独特的“副中心跑步文化”。

据副中心跑团团长郭伟娜介绍,跑团成员主要是副中心的建设者和市民,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涵盖各行各业。既有白发苍苍的退休人员,也有充满活力的90后,还有来自河北、天津的“京津冀跑友”。他们就像副中心的“城市缩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用跑步释放压力,寻找生活的另一种节奏。

跑团与副马相互见证、共同成长。“作为团长,我本身就是通州人,也参与了副中心的建设,从通县到通州再到如今的城市副中心,眼看着市级机关搬迁、绿心森林公园开园、大运河森林公园成为5A景区、三大文化设施落地……我也跟着副中心马拉松一同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巨大的变化和崛起。”郭伟娜说,如今的副中心,就像一个奔跑的磁场,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来这里挥洒汗水,感受这座体育乐活之城。

去年的通州运河半程马拉松上,副中心跑团

成员段景月穿着孙悟空的服装参赛,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上百名跑友前来合照。“作为副中心本地的跑团,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的方式去欢迎来自其他地区的跑者,彰显我们的热情与活力。”段景月说,在家门口跑马的幸福,就是一路上都能遇到“家人”,互相打气和加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感受到跑团的凝聚力与副中心的城市精神完美融合。他也希望跑团与副马一起,继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让更多人通过跑步爱上副中心。

北京医师跑团张鹏:

赛道上的“超级英雄”

去年至今,北京医师跑团的成员们正在按照张鹏制定的课表进行训练,为备战今年比赛,跑团用一年时间开展了春、夏、秋、冬4个训练营。北京医师跑团副团长张鹏说:“大家训练都非常努力,都很认真地完成了训练营制定的训练课表,相信今年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张鹏是一名临床医生,从2017年开始跑步,最初只是为了控制体重,后来发现跑步有助于保持精力,便一直坚持下来。从3公里、5公里到10公里、半马、30公里,到了2018年,张鹏已经能够完成全程马拉松,“坚持跑步确实有很多好处,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升工作时的专注力。”

北京医师跑团自2015年成立以来,汇集了北京市各医疗领域的成员,张鹏便是其中之一。多年来,他们累计参与救治跑友超过8000人次。其中在2016年的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上,成员们成功救治了两名心脏骤停的跑者。“北京医师跑团始终秉持着医护人员的责任感,既是跑者也是移动的急救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在赛道上为跑友们提供保护,确保大家安全完赛。”张鹏认为,医师跑团的存在不仅为了马拉松比赛,更重要的是普及健康理念和急救知识,希望通过医师跑团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跑步的乐趣与意义,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自救或互救。

说起救援,令张鹏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半马:临近终点时,前面的跑友突然开始左右摇晃,张鹏凭借多年从医的经验,判断对方可能身体不适。正想上前提醒时,跑友直接摔倒在地,张鹏迅速跑过去,准备扶起他到一旁休息。但对方执意要终点冲刺,摆脱了张鹏又继续往前跑,张鹏只得在后面紧紧跟着。跑了50米左右跑友再次摔倒,张鹏立刻将其搀到一边,为其补充能量饮料,最终确认是低血糖所致。“这种情况其实很危险,因为低血糖的人没有自我保护能力,摔倒后极易造成面部或头部外伤。”

谈及即将开赛的副中心马拉松,张鹏信心十足。“通州赛道我太熟了,全马就跑了4次。”他在副马赛事中担任过跑者、医师、领跑员等多个重角色。“如今赛道设计得更科学,赛事服务保障也更加完善。”张鹏非常期待今年的“副马之旅”。

此次赛事,北京医师跑团有数十名像张鹏这样的成绩稳健、具备丰富救援经验的成员参与。其中也包括“医疗兔”,他们既具有稳定的配速能力,又具备优秀的赛道急救能力,为比赛的安全性提供多重保障,就像是赛道上的“超级英雄”。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 金耀飞 谢佳航 石峰

图片来源受访者

微信编辑:詹一

来源:北京号

作者:副中心之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