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9 10:09:00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晓露
光伏行业有多卷
巨额亏损
2024年光伏A股上市公司亏损总额超600亿元
价格暴跌
2024年多晶硅跌幅39%
硅片跌幅50%
电池跌幅40%
组件跌幅29%
需求
2025年全球光伏市场乐观需求量:600GW
中国光伏市场乐观需求量:250GW
产能
截至2024年末
中国光伏厂商硅料、硅片、电池、组件
四大主产业链产能均超过1100GW
川企如何“反内卷”
●自发减产能
●大幅降成本
●提升产品力
●拓海外市场
政府如何发力
出台若干措施
支持光伏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拓展应用场景
力争2025年底前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200万千瓦以上
7月8日,A股市场,光伏设备板块大涨,龙头ETF放量大涨超5%,多只个股涨停。其中,市值逾900亿元的“大象”——通威股份5天收获两个涨停板。此外,多晶硅期货也罕见涨停。
久违的大涨,源自近期一系列重磅利好。继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释放“反内卷”新信号后,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集14家光伏企业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会议明确提出,“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新一轮“反内卷”行动中,光伏行业为何备受关注?四川作为光伏产业大省,路又在何方?
A
政策背景
国家层面“反内卷”信号密集释放,光伏企业若低于成本价销售或受重罚
“这次的措施会很猛。”一位参会企业负责人在会后透露,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企业上报成本价,如果后续继续低于成本价销售,有可能会受到重罚。
从多方披露的细节来看,也足见此轮“反内卷”动真格。当天,光伏行业龙头“一把手”悉数到场,涵盖通威集团、隆基绿能、天合光能等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高规格的会议、实质性的表态,也让参会者们直言“感受到国家层面对治理光伏行业无序竞争、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和决心。”
其实,去年以来,中央已多次释放“反内卷”信号。
从去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到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高层治理“内卷”的声音不断升温。今年6月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修改完善治理平台“内卷式”竞争方面的规定,将“反内卷”正式纳入法律规制范畴。
再从行业来看,光伏成为“反内卷”重点之一,此前已有铺垫。
去年以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就多次组织光伏头部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强化共识,促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去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新规,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和资金要求,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今年2月,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光伏、电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7家企业参加,围绕整治“内卷式”竞争深入交流。
其实,回顾中国光伏行业的成长史不难发现,光伏业在闯市场的过程中已多次洗牌。
本世纪初,我国光伏产业的原材料、市场、设备“三头在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洲削减光伏补贴,海外市场需求骤降,国内300多家光伏企业倒闭;2011—2012年,我国光伏产品遭遇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光伏出口骤降,国内产能严重过剩。此后光伏产业又面临“断奶”阵痛,2018年国家发布“531新政”,控规模、降补贴,行业经历新一轮洗牌……
近30年来,我国光伏行业经历了多次周期性起伏,在政策与市场双重作用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确立全球领先地位。
B
行业背景
产能严重过剩,产品价格倒挂,仅光伏A股上市公司去年亏损总额就超600亿元
为何光伏行业会成此轮“反内卷”的先锋?首先是因为,光伏行业“内卷”严重。
“双碳”目标下,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至2024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增速分别为13.9%、59.3%、148.1%、28.3%,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至少有108家上市公司宣布跨界进入光伏行业,多家上市公司加码投资新项目。
以硅料和电池老大——通威为例,2019年,该公司的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产能分别为8万吨、20GW,到了2024年,这两项产能已分别超过90万吨和150GW,分别是2019年的11.25倍和7.5倍以上。
争先恐后的扩张,带来行业产能的严重过剩。据光伏行业权威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截至2024年末,国内厂商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大主产业链产能均超过1100GW,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5年全球与中国光伏市场乐观需求量分别为600GW和250GW左右。
供需失衡下,全产业链价格暴跌。据上述机构数据,2024年,全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价格跌幅分别达39%、50%、40%和29%。2025年以来,组件最低报价0.6元/W(较2023年下降40%),这一价格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测算的最低成本0.68元/W还要低。
产品价格倒挂,多数企业陷入越卖越亏的恶性循环。2024年,多家光伏巨头创下历史最差业绩:隆基绿能亏损86.18亿元、通威股份亏损70.39亿元、TCL中环亏损98.18亿元……仅光伏A股上市公司亏损总额就超过600亿元。
今年一季度,企业大面积亏损仍在继续,通威股份亏损25.93亿元,交出了有史以来最差的一季报,晶澳科技、隆基绿能、晶科能源紧随其后。
去年以来,光伏巨头们就频频发声,“中国光伏亟待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同时施力。”
其次,光伏“反内卷”对国家能源转型、巩固提升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近年来,光伏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但“内卷”为行业埋下隐患。
“内卷会导致企业增产不增利,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持续进行创新投入。”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互联化工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吉旭认为,中国光伏产业要在全球保持领先地位,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力。产业必须实现合理回报,才能支撑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升级产能,最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C
四川对策
既要在“全国一盘棋”思路下做产业规划,又要打出政企“反内卷”组合拳
四川是光伏产业大省,拥有生产企业32家、应用企业28家,覆盖光伏全产业链环节。通威、协鑫、天合光能等全球前10强的光伏企业已有6家在川投资,多晶硅产量占全国20%,电池片产量占全国六分之一,光伏产品综合产能居全国前三位。
正因如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从短期来看,“反内卷”将给四川光伏产业带来短期阵痛,部分企业会出现减产停产和亏损裁员等情况;但从长远看,有助于企业生产企稳、倒逼技术升级,增强四川光伏制造业竞争优势。
“反内卷”路在何方?
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减产能,加强技术创新,另一方面还需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终结补贴竞赛。“各地要在‘全国一盘棋’思路下去做产业规划,合理分配产能,避免重复建设。”吉旭建议。
记者梳理发现,企业和政府已打出了一套“反内卷”组合拳。
自发减产能。去年12月,通威就宣布旗下的4家高纯晶硅生产公司开始阶段性有序减产控产。今年7月起,国内十大光伏玻璃厂商决定集体减产30%。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乐山、宜宾等地有多家光伏企业已经停产或减产。
大幅降成本。虽然有企业减产停工,也有企业复产。今年6月,通威旗下的高纯晶硅生产企业——四川永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已经复产。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一方面是因为6月到10月是四川的丰水期,执行优惠电价,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公司通过技术优化和工艺改进,把成本控制到足够低。”记者了解到,2023年,通威股份通过技术优化和工艺改进,将高纯晶硅的平均生产成本降至4.2万元/吨以内,大幅领先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通威部分基地成本进一步优化,其中,内蒙古多晶硅基地的现金成本(不含税)降至2.7万元/吨,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提升产品力。“卷价格不如卷自己的技术。”在眉山琏升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唐旋看来,企业只有不断创新,降本增效,才能穿越行业周期。当前,太阳能电池技术加速迭代。2023年以来,TOPcon电池技术兴起,逐步成为主流产品,但公司却专注异质结电池技术,走了一条差异化路子。唐旋介绍,2023年底,公司在生产工艺上取得突破,将原料成本降低8分/W,同时大幅提升可靠性,当前占据了15%左右的国内异质结电池片市场份额。
还要拓展海外市场。近年来,包括光伏在内的“新三样”集体出海。2024年,通威持续深耕欧洲、亚太、中东非等核心市场,2024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预计今年海外占比将继续突破。”通威股份董事长刘舒琪在日前的股东大会上透露。
政策层面也在发力。今年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光伏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从降成本、拓市场、提升竞争力等3个方面,提出了10条真金白银措施。“降成本是当下企业面临的最大堵点,是燃眉之急。”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材料工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还将拓展应用场景,为光伏产品消纳应用开辟增量市场,力争2025年底前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200万千瓦以上。
尽管当前光伏行业处于下行周期,但业界对光伏未来前景仍然看好。“前两年光伏行业的暴利不是常态,当前的价格倒挂也不可持续,通过有序纠偏,行业一定能重回正轨。”吉旭认为。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23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若要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将达到18200GW,而截至2024年末,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刚刚超过2000GW。“任何行业都会有阶段性的周期起伏,但光伏在能源转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不会变,光伏行业还有值得我们共同期待的星辰大海。”刘舒琪表示。
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岚图汽车将港股上市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8月22日晚,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风集团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岚图汽车将以介绍上市方式登陆港股,东风集团股份同步完成私有化退市,并宣布“岚图介绍上市+东风集团股份私有化退市”的交易方案。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截图 公告显示,本次交易采用 2025-08-23 17:07:00
雪上加霜!太极集团上半年净利骤降71% 6292万余元资金遭冻结 8月21日晚间,太极集团(沪市代码:600129)发布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其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56.58亿元,同比下降27.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71.94%。太极集团表示,受相关政策以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持续消化等因素影响,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导致 2025-08-22 12:54:00
日本功率芯片,正在被中国超越 文|半导体产业纵横日本功率芯片产业难以进行重大重组。在日本投资数十亿美元制造AI芯片之际,该国在传统功率半导体领域的主导地位正受到中国新兴企业的挑战。尽管处境艰难,但日本本土生产商在组建统一战线方面行动迟缓。东芝(Toshiba)和罗姆(Rohm)之间的一项主要功率芯片联盟,除了一个共同制造项目外, 2025-08-22 12:26:00
交付量破90万,零跑汽车押注“资本棋局”求突围 零跑汽车继续领跑。8月21日,零跑汽车官方微博宣布,累计交付量突破90万台。销量提升带动业绩增长,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达到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毛利率为14.1%,半年度毛利率创公司成立以来新高。业绩不断攀升的零跑汽车正在获得资本市场青睐。据财联社报道,中国一汽计划收购 2025-08-21 16:42:00
举债4000亿!民进党当局2026年度防务预算编列9495亿,达GDP的3.32% 民进党当局2026年防务预算共计编列9495亿元。(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中国台湾网8月21日讯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行政机构今日(21日)通过2026年度台当局总预算案,在各界关注的台防务预算部分,共计编列9495亿元(新台币,下同),比去年增列1768亿元,占台湾地区GDP的3.32%, 2025-08-21 14: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