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美”白衣执甲 筑牢健康防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9 08:19:00    

冯穗芬

江海湛

李延甫

吴淑蝶

邹鹏

陈卓诚

陈溢玲

林艳

林琳

欧阳玉

周婉芬

赵俊飞

钟昱文

黄汉昭

黄伟彬

黄松彬

黄敏军

彭康

曾妍

黎东伟

在广东的医疗卫生战线上,一批批医务工作者以专业为基,以仁心为魂,在临床诊疗、公共卫生、基层帮扶、科研创新等领域书写着“最美”答卷。他们用精湛医术突破生命禁区,用无私奉献架起健康桥梁,成为推动广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打造“广东医生”主体形象,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明办联合开展2025年广东省“最美医务工作者”宣传发布活动。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的热烈响应,经各地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医院、各单位的逐级推荐,层层遴选,按照严格规范评选程序,最终确定冯穗芬等20位同志为2025年广东省“最美医务工作者”。

这20位“最美”代表中,有临床一线突破技术壁垒的攻坚者,有公共卫生领域筑牢防疫屏障的逆行者;有深入“百千万工程”一线传递健康福祉的摆渡人,也有科研前沿推动行业进步的创新者。

他们以初心坚守岗位,用专业与大爱勾勒出广东医务工作者的崇高群像,为建设健康广东、增进人民健康福祉持续注入力量。

撰文:张梓望 黄锦辉 钟哲 厉思璇 刘汉能 吴雅楠

编辑统筹:羊建溶

冯穗芬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药学部专业组组长,副主任药师;广东省中医药局驻罗定市龙湾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兼大石村驻村第一书记

她扎根乡镇,精准施策,紧扣当地南药种植痛点,推动规范育苗与示范基地建设。一年内,龙湾镇南药组培育苗订单量增长45%,带动3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她深入田间,携广藿香样本检测,证实有效成分高出市场3—5倍,成功推动药企以市场价3倍的高价收购,大大提高村民收入。她以专业实干让“山间草”变“致富药”。

江海湛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产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17年深耕产科,他精研危重症救治,创新臀位外倒转与瘢痕子宫分娩技术。援疆期间,他主刀多台高难度手术填补空白,系统性带教团队。下沉化州设名医工作室,坐诊带教培育骨干,打造“带不走的医疗团队”。作为茂名市产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他构建安全体系,推动同质诊疗,完善高危孕产救治链。

李延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与创面修复科副护士长,主管护师

他扎根烧伤与创面修复临床护理一线。援黔期间,他勇挑重担,首创慢性伤口造口专科门诊,填补当地空白。他的足迹遍及黔西、铜仁等地,“手把手”传授基层护士伤口评估、清创换药等技术,惠及患者千余人。他精研技术,创新“静脉性溃疡6步综合压力治疗”方案,显著提升疗效并推广应用。

吴淑蝶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吴淑蝶22年扎根粤西基层。她首创“平安夜访+健康”,20周夜访284公里,填补乡村夜间诊疗真空,提升重点人群管理率。她开发“方言科普+符号指导”,显著提高村民健康认识水平。她还牵头构建急救“极速闭环”,成功救治危重症142例。她不断探索慢病管理新模式,对3000余人次实施连续护理,使慢病规范管理率从52%提升至87%。

邹鹏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手术中心副主任医师

在非洲加纳,他创新应用“喉罩全麻”,成功为高危HIV患儿手术,降低医护风险;开创性实施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技术,手把手带教当地医生,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国内临床一线,他发明“胃管导引鞘管”,提升置管成功率30%;钻研“术中唤醒麻醉”,助力脑肿瘤精准切除。

陈卓诚

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中心检验三部主任,副主任技师

援非18个月,他直面疫病挑战,累计筛查血液病及寄生虫感染超5000例。他优化当地检验流程,开展形态学培训近百人次,显著提升阳性诊断率。他积极推动检验创新,新增10项检测项目,实现驻地自动化血常规。他三度荣获赤道几内亚第一夫人基金会表彰,并荣膺该国最高荣誉“国家独立勋章”。

陈溢玲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22年深耕呼吸护理,陈溢玲协助建设全国首家慢阻肺康复中心,创新研发专利。她重点深入开展肺康复、呼吸功能训练、气道廓清技术等工作,带领科室团队积极做好老年慢病管理。她积极申报护理新技术如经PICC测量中心静脉压、俯卧位通气治疗等,为危重患者解决疑难护理问题。

林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27年扎根护理一线,他聚焦“一小”健康,筑牢儿童生命防线,带领团队建成省、市护理重点专科,开设十余个特色门诊,创新“互联网+护理”服务,惠及5万多人次。她创立“护理工作站”模式,将先进技术推广到新疆等4个省(区)的8个城市。

林琳

广东省中医院呼吸病科大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教授)

她是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的推动者,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践行者,38年来扎根中医肺病临床、教学与科研一线。面对慢阻肺这一高发、易复发、进展快的重大慢性疾病,她总结出中医辨治慢性难治性肺病的“培扶宗元”学说,为中医药干预慢阻肺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依据。

欧阳玉

中山市口腔医院预防保健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十六载扎根口腔护理一线,她用心守护“一老一小”口腔健康,足迹遍及中山市17个镇区街道,惠及群众36万余人次。她高效推进“中山市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惠民项目,显著提升市民口腔保健水平。她在高铁上救助突发疾病乘客,展现医者仁心。

周婉芬

佛山市顺德区北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助理医师

扎根基层24年,她始终心系居民,在妇产科和全科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近期基孔肯雅热聚集性疫情防控中,她凭借高度的职业警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规范的处置流程,率先发现并报告疫情苗头,为精准防控赢得黄金窗口期,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健康“守门人”的使命与担当。

赵俊飞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微创瓣膜中心秘书,副主任医师

他是省医心外科最年轻的医疗组长,主刀多项里程碑式高难手术,创新心脏瓣膜病微创术式,显著提升患者康复质量。他技术帮扶覆盖全省近10家医院,助力多项手术实现“零的突破”。他牵头破解多种心脏病发病机制难题,同时推动我国高清医用内窥镜和微创器械突围“卡脖子”。他为万人筛查先心病,让百名患儿获新生。

钟昱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所长,正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25年来,他始终奋战在防疫一线,从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到处置院感暴发,他以过硬的专业本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科学应对、精准施策,守护患者安全与医护安宁。面对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疫情,他不惧酷暑风雨,深入社区指导灭蚊防控,普及健康知识。

黄汉昭

潮州市饶平县三饶卫生院医教组组长、眼科科室副组长,眼科副主任医师

扎根基层眼科20年,黄汉昭累计完成白内障手术超3000例,为患者点亮生命微光。他努力突破技术壁垒,引进多项新技术,填补了饶平县泪道手术空白。他深入上饶等北部山区7镇,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眼病筛查,建立重症转诊绿色通道。他致力培养青年医师梯队,规范诊疗操作,提升基层眼科服务能力。

黄伟彬

云浮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他带领急诊科团队年均接诊患者14万人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1.5万余人,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8.3%的省内领先水平。他创新“急诊技能周周练”机制,让团队抢救响应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2分钟。他用“一个微笑、一句关怀、一颗爱心”的“三个一”温暖患者,更在15个乡镇播种急救星火。

黄松彬

河源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主任护师

她扎根护理一线20年,聚焦解决多项临床护理难题及群众就医堵点。她推动构建13个市级护理专委会,覆盖重症、老年等关键领域,每年组织专项培训覆盖基层护士超3000人次,助力提升基层护理服务能力。她率先在河源落地“网约护士”,破解失能老人、术后患者“出门难”痛点。

黄敏军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援疆期间,黄敏军带领团队突破多项脊柱外科复杂技术,帮助数百名患者“挺直脊梁”,为受援地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积极响应“脊柱健康基层行”,穿越粤赣湘黔四省山野,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基层百姓家门口。他还成功诊治华南地区首例“鬼怪骨病”,在业内得到广泛认可。

彭康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

以40年坚守诠释“大医精诚”。他领衔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创4项特色诊疗方案,核心经验方“补气活血通脑方”等获国家专利及省级制剂备案,近三年发论文20篇、担课题8项。他在粤黔设9家基层工作室培育骨干。他坚持每年执笔科普近百篇,将中医药“治未病”智慧播撒四方。

曾妍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精准医学检验实验室主任,教授

面向粤西诊疗需求,曾妍开展分子病理检测、肿瘤精准靶向诊疗、罕见病基因筛查等前沿技术,填补重大疾病精准诊断空白。她心系妇幼,发起新生儿脊髓性肌萎缩症免费筛查,覆盖5000名新生儿,降低当地出生缺陷风险。她搭建覆盖“精准检验-技术开发-临床应用”一体化精准医学平台,率队攻关分子诊断试剂盒并落地应用,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最后一公里”。

黎东伟

东莞东华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

从医20余载,黎东伟始终坚守临床一线。作为医院普外科学科带头人,他推动医疗技术创新,钻研腹腔镜技术,开展多项微创手术,减轻患者创伤。他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常带队到社区、乡村义诊,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他注重年轻医生培养,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倾囊相授临床经验,着力打造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优秀医学人才队伍。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