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9 20:32:00
4列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正在进行出厂前的动态调试。
技术人员正在检查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的焊接质量。 受访者供图
走进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的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生产、组装、调试……车间一派忙碌,一辆辆智能列车完成动态调试,陆续下线,整装待发。
北京地铁22号线是京冀首条跨省域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长约81公里。作为“轨道上的京津冀”示范线路,该线建成后将对京冀两地协同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大幅提升群众通勤出行效率。
记者在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生产线上看到,这组列车的速度优势最为显著——最高时速160公里,并且采用全自动驾驶运营模式。
作为市域D型车,这批列车为8辆车厢编组,横排设计的座椅,可提升乘客乘坐的舒适性;车厢宽达3.3米,设计4对车门,保障运行时大客流快速上下车需求;智能运维系统里的列车健康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车辆状态,当车辆处于亚健康状态时,系统可提前报警、提前处理。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钱兆勇说:“今年基地将生产交付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160辆,献礼北京首条跨省地铁开通运营。”
据悉,自2018年以来,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累计交付18种车型1000余辆列车。
生产智能地铁列车,需要大面积生产厂房和试验调试场地,这对正在“瘦身”的北京来说难以做到。2018年,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及所属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决定在保定市满城区设立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
基地采用“北京研发+河北制造”协作模式,由北京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研究院负责研发和设计,培育提升轨道交通车辆智能制造能力;在基地开办生产厂房和调试车间,不仅解决北京“用地难”,还带动保定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
“啥叫智能造车?过去四个月生产交付一辆,现在不到80天就能做到!”在静态调试车间,从北京到此挂职一年多的陈碧阳爽朗地说。她对车间内的地铁车、市域车、轻轨车和磁浮车等车型的生产和调试如数家珍。
在列车动态调试区内,时速160公里的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试验线旁,还有一条长2.2公里的列车动态试验线,可满足时速200公里及以下列车的动态调试需求。
“现在基地内各种车型的试验调试全部实施了数字化管理。”陈碧阳一边说一边打开数字化管理平台,一键接入北京SAP系统(一套集成化的企业资源规划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企业统一管理财务、物流、生产、采购、人力资源等核心业务流程)和MES系统(面向车间层的生产管理系统,连接企业计划层与现场控制层,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优化管理)。然后,她对一列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进行试验和调试。一项项数据和指标立即出现在大屏幕上,一串串绿色荧光从屏幕前闪过,仿佛是对她工作的点赞,她的脸上漾起自豪的微笑。
为了携手提升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的质量,北京、保定还建立了双向人才培养机制——北京研发和设计人员挂职到保定了解生产制造流程,保定工艺人员借调到北京了解设计原理,共同培养设计、工艺复合型人才,变“输血”为“造血”。
在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几乎无人不知京保协同研发平台。这个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将两地设计和工艺的数据链打通,北京的研发和设计方案能直接传送到保定基地,保定基地的问题也能及时在平台反馈。
来自保定的焊接专家郝春朝,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2019年得知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落户保定,他就决定回乡入职。谈及参与北京地铁列车制造,郝春朝说:“以前觉得北京地铁列车遥不可及,现在在家门口亲手建造,我感到特别骄傲,每次到北京出差或旅游我都坐地铁,还忍不住跟人说这有我的一份力!”
建造北京地铁22号线列车,对焊接工艺要求极高。有一次,北京专家通过京保协同研发平台指出一处焊缝参数异常,郝春朝立即带队进行试验。北京专家实时在线指导,两地团队经过几天攻坚,终于优化出完美焊接方案。“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有了京冀合作,我们不再是单打独斗,这种并肩作战的情谊,让我十分感动。”
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工艺技术员高昊,曾借调到北京总部学习一年,她系统学习了转向架设计全流程,深入剖析转向架与车辆各系统间的接口关系及内部逻辑架构。“熟练掌握了转向架三维建模设计及二维工程图绘制技能,回到保定后,在参与转向架产品研发设计过程中,成功打通研发与工艺环节的技术壁垒。”她说,北京学习经历提升了专业技术素养,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基地生产、推动基地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小小平台,不断汇聚轨道交通产业创新要素,京保协同创新蔚然成风。
满城区政府瞅准机遇,在基地西侧规划建设了满城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建设中,满城区依托河北京车智能制造基地,在京津冀范围内招商上下游企业,在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负、引才。很快,这座产业园引来京津冀8家企业签约入驻,办得风生水起。一条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悄然形成,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同时对培育首都轨道交通及其关键零部件等上下游产业、提升河北高端装备制造水平发挥着巨大作用。
■文/北京日报记者 韩梅
■编辑/皮雪雁
■校对/韩妮
基层“智”理在深圳丨莲塘街道智能回收箱成了“社区新宠”,指尖一点就能“变废为宝” “阿姨,您看这个屏幕,选‘衣物回收’,把袋子放进去,它会自动称重,钱直接打到您微信里!”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正手把手教陈奶奶用“深i回收”智能箱。旁边的年轻姑娘凑过来,拿着手机晃了晃:“我刚才查了,小程序里能看到周边所有回收点,连几点开门都写得清清楚楚,以后想卖旧物再也不用绕远路了!”这台“科技感十足 2025-07-15 08:17:00
美团王兴,中国具身智能第一投资人 你可能没留意到,如火如荼的具身智能融资大潮里,棋局热闹,棋子如云,而低调又凶猛的棋手,却不显山不露水。美团王兴,就是这场激战里真正的(骑手)棋手。尽管7月只过去了11天,美团已经接连出手了2家具身智能公司:它石智航&星海图。其中包含对星海图连续领投2次,又猛又狠——美团龙珠联合领投A4轮融资,美团龙 2025-07-14 12:15:00
基层“智”理在深圳|生活在深圳 AI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7月8日傍晚,位于龙岗大康社区的深圳眼镜公园。刚毕业来深工作的小赵坐在草地上,背靠一棵小叶榕,给远在上海的同学小高发去一条微信:“你肯定猜不到我刚才在跟谁聊天。”在她身旁,一辆无人环卫清扫车从林荫路上轻盈滑过,顺便“吃”掉几片落叶。①龙华街头的无人驾驶扫路机。资料图不远处的室外智能健身房,陈伯一边蹬 2025-07-11 09:14:00
深圳越疆机器人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 Transparency7月9日,位于深圳的越疆机器人正式发布六足仿生机器狗,成为全球首推“机械臂+人形+六足”具身机器人平台的企业。据介绍,越疆目前已在全球出货量超八万台协作机械臂,服务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今年3月,其正式推出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Dobot Ato 2025-07-09 17:15:00
部分航线取消值机截载时间,登机只需提前15分钟 7月8日起,广州往返北京大兴的南航航班,全面取消值机截载时间,推出“一刻登机”服务,旅客只需在飞机舱门关闭前,即航班计划起飞时刻前15分钟,抵达登机口,即可乘机。该举措打破了国内民航业普遍需提前30至40分钟关闭值机柜台的惯例,减少传统值机截载时间对旅客的限制,为民航业内首创。据了解,“一刻登机”服 2025-07-09 16: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