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21:57:00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4月18日报道 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为“灾害与冲突下的遗产应对准备”,聚焦全球性灾害与冲突对文化遗产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对灾害巨变时的智慧和经验,旨在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与存续。国际古迹遗址日,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带领下,一群热爱文化遗产的人走进宝墩古城遗址,在稻田与古城墙间,解码成都平原早期人类聚落,触摸华夏文明起源重要一元。
看文物“从台前到幕后”
活动伊始,公众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发掘项目现场负责人吴鹏的带领下走进了“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展”,展览以独特的氛围营造,将公众“带回”到成都平原远古时期;发现宝墩、巍巍古城、稻作文明、古蜀根脉等展览内容以考古的视角讲述着宝墩故事。
展柜中陈列的绳纹花边罐、卷沿罐、筒形罐、深腹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无不展现着宝墩先民的生活印记,而器身上留下的多元纹饰则是他们审美意趣的表达;从通体磨光、制作精致的石斧、石锛到设计独特实用的陶灶,都让观众感悟到宝墩先民对生活用具功能与美感的双重追求。
在展厅参观环节,吴鹏向观众讲述了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的发现历程,深度阐释了宝墩遗址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文明底蕴,让参观者收获颇丰。
来到文物整理区,几件修复较为完整的文物在满屋的陶器碎片中显得格外惹眼。吴鹏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文物整理和修复工作的基本流程,让公众零距离感受到了文物“重生”之路的不易,有的观众不禁发出感叹:“原来展厅里的文物还要经历从碎片到完整的蜕变过程呀!”
听完讲座看遗址现场 更具象
展观结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环境考古专家黄明为公众带来了“考古遗址所见成都平原史前洪水与治水”专题讲座,将宝墩先民与水共生的故事徐徐展开。
成都平原丰富的水资源利于灌溉农田,也为水灾泛滥埋下隐患。宝墩文化早期,先民们以筑城抵洪水,城址分布于河流台地上“远支流,近干流”,既能避免水患,也便于取水和渔猎;而宝墩文化晚期,先民们逐渐来到成都平原腹心地带,这时候的先民学会了用大量卵石加固防洪堤坝;到商周时期的方池街遗址已出现系统的防洪、支水、护岸工程。从筑城这样单纯的防洪设施到防洪、支水、护岸工程,不仅仅是防洪技术的提高,更是防洪思想由堵到疏的转变……一场讲座,专家讲得投入,公众听得入迷。
黄明与大家探讨了成都平原史前古洪水发生的特点及古环境背景;通过梳理古蜀先民治水思想及治水技术的发展历程,深度解读了古蜀先民治水与古蜀文明发展的关系。
讲座余韵未消,公众又在吴鹏带领下奔赴遗址现场,登上了宝墩古城的城墙。规整的城垣轮廓依旧清晰可见,只是时间掩去了它曾经辉煌的模样。吴鹏介绍,城垣的建筑方法为平地起建斜坡堆筑,城墙的走势多以最近的河道作为参照,城墙与河道平行,宝墩先民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智慧在此刻得见。驻立在城墙上,仿佛听见了4500年前筑城工人的号子声,遥远的历史也与我们更加贴近了。
【原创版权,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007235】
编辑:张烁 责编:高婷 审核:马兰 谭麟 监制:赵若一 总监制:李天翔
国际古迹遗址日:解码宝墩对话古今,文化遗产的守护与传承 红星新闻网(记者 但唐文)4月18日报道 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主题为“灾害与冲突下的遗产应对准备”,聚焦全球性灾害与冲突对文化遗产造成的影响,以及人类应对灾害巨变时的智慧和经验,旨在进一步提升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确保文化遗产的安全与存续。国际古迹遗址日,在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带领下, 2025-04-18 21:57:00
山西考古博物馆推出“千人共读 书海逐光”文化专题书籍进校园活动 本报讯 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召开在即,山西考古博物馆推出“千人共读 书海逐光”文化专题书籍进校园活动。活动开展半个月来,在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社教和阅读活动,引领师生领略三晋文明的独特魅力。山西考古博物馆向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赠送馆藏书籍七十余册,涵盖山西历史、考古科普、文物赏析等多个领域 2025-04-18 19:02:00
每周二至周日 昆明梁思成林徽因旧居可预约参观 据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公众号信息显示,4月15日起,昆明梁思成林徽因旧居试常态化开放,公众可通过线上预约系统进入参观。线上预约流程如下:第一步:关注公众号“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第二步,服务栏点击“参观预约”,进入小程序。第三步,进入小程序,并完成账号注册登录。第四步,在小程序界面“最新活动”服务栏下找到梁 2025-04-17 17:54:00
让文物“说话”:AI等技术赋能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来源:新华网 2025年1月27日,参观者在“妙手活千秋——科技考古与遗产保护经典成就展”展厅内观看展品。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题:让文物“说话”:AI等技术赋能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华社记者罗鑫 杨淑君“我们与云冈石窟已经在合作开发沉浸式数字展览。在国内巡展基础上,这个展览将走 2025-04-12 14:15:00
拱极门 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北大街72号的拱极门,不仅是一道城防建筑,更是一座见证了太原沧桑巨变的城门。拱极门是明朝时期太原城的北门之一。现存建筑为2003年在原址上修缮,复原后的拱极门城楼保持了明代风格,砖木结构,三层四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建筑面积1491.8平方米,城墙土砌砖包。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 2025-04-11 20:5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