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5 08:33:00
主治医师龚升玄询问患者病情
当城市沉入梦乡,医院急诊科的灯火始终通明。这里是生命守护的最前沿,也是人性光辉最璀璨的舞台。记者近日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120急救站,见证了一场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营救,记录下医护人员在夜色中织就的生命守护网。
生死时速,分秒必争守护生命
“城区中心广场,腕部割伤,外科出诊!”7月22日24时许,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120值班护士裴悦,又一次发出调度指令。
医生张洛纬迅速戴上口罩,冲向门外待命的急救车。半小时前,他刚从一场事故现场接回两名伤者。而一小时前,他正在对来自方城县的重伤老人实施紧急救治。当时,这名被电锯击中面部的老者鲜血浸透纱布。作为创伤外科主治医师,张洛纬在安抚家属的同时,立即对老人进行急救检查。抢救室门外是焦虑的家属,门内是精密运转的生命监护系统。分秒必争的救治,成为守在生命门槛前的最后一道防线。“颅骨骨折伴颅内出血,必须立即手术!”CT确认诊断后,张洛纬当机立断,通知手术室做好准备。
虽然已经深夜,但急诊大厅里,依然可见医生们忙碌的身影和护士们急匆匆的脚步,他们都在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
在外科医师熊杰的诊桌前,围满患者及家属:一名八旬老太在家中不慎跌倒导致髋骨骨折;一对母女在给家猫洗澡时,分别被抓伤手指;4岁小男孩被街头流浪狗咬伤;还有一名男青年,闭着眼不说话,脸上、手肘、膝盖处有多处擦伤……熊杰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处置有条不紊。在开具各种检查单后,他又进入处置室,为患者打针、清创、缝合伤口,动作如机械臂般精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一拨又一拨。直到23日凌晨2时,随着患者陆续离开,诊室喧嚣才渐渐平息。已接诊了26名患者的熊杰,终于得空坐在桌前:“夏季是外科急诊的高发期,夜班经常有突发状况。”话音未落,一名面部带伤的男子走进诊室;3时10分,一名手部外伤患者来到诊室;3时37分,门口出现一名牙龈出血患者……熊杰在诊室与处置室之间不停穿梭,这对他来说已经司空见惯。
120急救车深夜接送危重患者
通宵达旦,编织健康安全护网
22日20时,内科诊室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前一天刚值完夜班的主治医师龚升玄,看到当班医生忙着带患者去做检查,便主动留下“加班”。
“心血管患者较多。”她告诉记者,“昨晚有一名患者自述上腹疼痛,并伴肩膀疼,自认为是吹空调所致。但我没敢放松警惕,通过心电图、彩超检查,确诊其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当即被送入介入导管室进行治疗,被植入支架,避免了病情恶化。从医10多年,从她的手中挽回多少生命,她已记不清楚。“最欣慰的就是看到患者转危为安。”这位全国重症5C证书持有者朴素的话语,道出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
急诊科的夜,似乎就没有平静的时候。23时,两名时尚女子搀着一名年轻女子,略带惊慌地来到医院。年轻女子捂着肚子,眉头紧蹙。夜班住院医师郑琳岐见状赶忙询问病情。原来,该女子为了瘦身,在美容院注射了一种针剂,随后腹泻不止,怀疑药物中毒。郑琳岐不敢掉以轻心,详细询问针剂化学名称,并让对方将针剂外包装盒拍照通过手机发过来,最终确认“美容针”只是保健品,并非药物。虚惊一场!郑琳岐的专业素养和温和的态度,让患者十分感动。患者连声道谢,最后接了处方放心离去。
时间已过午夜,南阳城区沉入静谧,但急诊室里亮如白昼。在监护仪的滴答声与脚步声的交织中,一群人正用坚守与奉献托举起生命的希望,诠释着“医者仁心”的内涵。
在儿科诊室,值班医生席磊的接诊记录令人揪心:肠套叠男婴、卵巢扭转少女、荨麻疹患儿……每个稚嫩的生命都牵动着整个家庭的心。他用专业医术和共情温暖,细细抚平家属的焦虑与不安。
卒中诊室里,医生刘梦先后将9名急危重患者送入急救病房,从34岁脑梗患者到71岁脑出血老人,绿色通道的高效运转为溶栓治疗打开了生命攸关的救治窗口。对于患者来说,每一秒的流逝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而急诊医生的每一次精准判断,都是在与死神展开无声较量。
生命至上,医者仁心创造奇迹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必须守护好它。”急诊医学科主任吴金海话语平实却透着铿锵力量。这位从医30多年的专家见证过奇迹,也创造过奇迹。
“来急诊科就诊的,都是急危重患者。其他科室门诊是白天上班,到了夜晚,患者都集中来到这里。”吴金海还清楚地记得,唐河县一名意外溺水青年,被转诊送到这里时也是深夜。
“患者当时处于昏迷状态,已出现呼吸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善缺氧状态,器官功能将会相继衰竭。”吴金海说,“我们必须与时间赛跑!”征得家属同意后,他们通过先进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联合治疗,将其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随后,救治团队多措并举,展开一系列中西医联合治疗,患者意识奇迹般恢复,最后康复出院。
“我们始终以‘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进行临床质量控制。”吴金海说,急诊科是集院前抢救、院内急诊、急诊病区、重症监护为一体的一站式救治综合科室,年急诊量最高峰时达12.1万人次,急重患者5000人次,抢救成功率88.6%。这些数字背后,是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的无私付出与坚守,“我们只是凡人,但我们不愿放弃,每一次都选择朝着希望的方向奋斗”。
23日6时40分,采访结束时,东方天际已被晨曦照亮。值守了整夜的医护人员刚准备进入交接班流程,疲惫而紧绷的神经尚未完全松弛,突然,一辆120急救车呼啸而至,闪着红蓝色光芒,停在急救通道上。车门打开,一名心脏呼吸骤停患者被迅速送进抢救室,一场分秒必争的生死营救再次拉开帷幕。
全媒体记者 郝春城 段平 文/图
编辑:辛灵飒 初审:王冰 终审:王笑荷
孕妇便秘半个月,婆婆在家给她“灌肠”……差点出大事! 28岁的小美(化名)第一次怀宝宝,一路产检绿灯的她顺利地进入了孕晚期。婆婆也特意从老家赶来杭州,每天为她准备大鱼大肉。随着预产期的临近,小美肚子越来越大,再加上天气越来越热,她愈加懒得活动。结果,最近半个月来,小美一次大便也没解出来,在厕所一坐就是半个小时。一旁的婆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和老家小姐妹 2025-07-25 10:51:00
南阳日报社百名记者走基层|夜色中的生命守护者 主治医师龚升玄询问患者病情当城市沉入梦乡,医院急诊科的灯火始终通明。这里是生命守护的最前沿,也是人性光辉最璀璨的舞台。记者近日走进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120急救站,见证了一场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营救,记录下医护人员在夜色中织就的生命守护网。生死时速,分秒必争守护生命“城区中心广场,腕部割伤,外科出 2025-07-25 08:33:00
一阵大风伞架贯穿面部透颈而出 医院多学科联合施救,助患者转危为安 来源:台海网◆手术麻醉科团队做术前准备。台海网7月10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张舒姗 巫鹭萍/文邓海娟/图)近日,厦门筼筜湖发生一起惊险事故。正在湖面进行打桩作业的吴先生(化名)准备上岸时,突遇一阵大风,伞架以极快的速度飞来,直接贯穿吴先生面部。所幸经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多学科联合急救, 2025-07-10 09:04:00
咸阳市骨科及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二一五医院顺利开班! 2025年7月2日, 由咸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承办的咸阳市骨科专科护士、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开班仪式在二一五医院顺利举行。本次培训旨在聚焦专科护理前沿理念与实践,通过系统化、规范化培训,培养骨科与手术室护理骨干,推动全市专科护理向同质化、规范化、体系化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安全 2025-07-07 10:14:00
2025上半年有温度的小作文,哪些曾治愈你鼓舞你? 上半年即将结束,哪些有温度的表达,曾治愈你、鼓舞你、点燃你?刘楚昕: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宋佳:我们选择站在这里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年轻漂亮,而是因为我们有创作的能力。张桂梅:你们要敢想、敢拼、敢走到大山外更大的世界去,活出一个灿烂无悔的人生。张军桥:对于我一个医生来说,生命是我 2025-07-01 08: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