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14:30:00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总有一些温暖的故事悄然上演。5月2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宿迁市宿城区饮马堤路偶遇一家羊肉汤馆,看到橱窗上张贴的格外醒目的“免费吃饭”告示。这家小店究竟为何推出如此暖心之举?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心生好奇,随即走进这家小店一探究竟……
街头偶遇“免费吃饭”小馆,进店探访享免费餐
5月21日下午四时许,记者采访结束返程途中,在宿迁市宿城区饮马堤路看到一家羊肉汤馆。玻璃橱窗上张贴的一张“免费吃饭”红色告示格外醒目,上面写着:“如果你在宿迁没有收入,遇到困难了,你可以到店里来告诉我,就可以免费吃饱,不必客气。以后您发达了,别忘了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人,谢谢!”
记者心生好奇,决定进店一探究竟。拉开玻璃大门,店内尚无顾客,只见一名中年男子戴着围裙,坐在桌前玩手机,看样子像是店主。记者上前询问:“老板,能不能吃个免费饭啊?”“可以、可以,你先坐下,我来给你做。”男子热情起身。当记者问及是否需要核实身份时,他连声说道:“不需要、不需要。”随后,他便去准备饭菜,还客气地让记者“稍等”。
很快,免费饭菜便端上了桌,有一碗白米饭、一碗没加肉的羊肉汤,还有四样小菜,分别是红烧蚕蛹、海白菜、炒萝卜干和炒莴笋。男子还贴心提醒记者:“如果饭不够,还可以加。”
男子向记者表明,他就是小店的老板,同时坦言店里的其他餐食不能点。“我也是小本经营,只能为你提供这些饭菜,只能保证你能吃饱,不能保证你能吃好。”
店主曾在外地挨过饿,开店贴告示希望传递温暖
见老板果然信守承诺,记者表明身份,与之攀谈起来。原来,老板名叫戴金虎,今年39岁,是宿迁本地人。谈及为何会提供“免费吃饭”服务,戴先生回忆道,自己初中未毕业就外出打工,曾有过挨饿的经历。“那时也就十五六岁吧,在上海一家饭店后厨帮忙,一个月工资750元。因为不懂事,拿到工资很快就花完了。有一次店里检修停业,我没钱吃饭,整整饿了一天。”回忆起当天的经历,他仍历历在目,“年龄小、胆子小,也不好意思跟人借钱,挨饿的滋味真是难受。”戴先生说,当时他就暗下决心:“如果自己将来有能力开店了,遇到有困难的人,一定要帮一把。”
经过多年打工积累,2024年,戴先生回到宿迁开了这家羊肉馆。年底时,他突然想起自己曾经饿肚子的经历,便赶紧打印了一份“免费吃饭”的告示贴在门上。戴先生说,贴上告示是为了让遇到困难的人免除尴尬,能大大方方进店吃饭。同时,他还在告示上加上一句“以后您发达了,别忘了帮助一下需要帮助的人”,希望这份温暖能通过他人传递下去。
戴先生透露,事实上,来羊肉馆“免费吃饭”的客人并不多,自张贴告示后仅遇到过两次。“都是60多岁的阿姨。第一位进店后,主动说和家人闹矛盾了,已经好几顿没吃饭了,我提供了和你差不多的饭菜,她吃完后擦拭干净桌子就默默离开了。”戴先生介绍,第二位阿姨没说明原因,他为了避免尴尬也没多问。
戴先生表示,其实“免费吃饭”的成本只有两三元,只要餐馆还在经营,这个活动就永远不会取消。至于有人说他是在“炒作”,他并不在意,“我只是在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那些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而已,不在意别人怎么看。” 就在这时,旁边刚坐下准备用餐的顾客听说了此事,一下子竖起大拇指,说要给店主狠狠“点赞”。
多说一句:善意微光,照亮城市角落
宿迁这家羊肉馆的“免费吃饭”告示,似一缕春风,暖人心扉。店主戴金虎曾有挨饿经历,这段过往让他在有能力时,毅然选择为困境中的人提供免费餐食。两三元的成本虽微不足道,但承载的是他对他人的理解与关怀,传递出无尽的善意与关怀。这一善举,是感同身受后的共情。他不在意“炒作”的质疑,只专注为有需要的人提供一顿饱饭,这份纯粹令人钦佩。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困境。而戴金虎的举动,为那些在黑暗中徘徊的人点亮了一盏明灯。希望这份善意能如涟漪般扩散,让更多人加入到传递温暖的行列,让城市处处充满爱与希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勇
视频|宿迁街头羊肉馆“免费吃饭”暖人心:店主曾挨过饿,如今开店传递善意 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总有一些温暖的故事悄然上演。5月21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在宿迁市宿城区饮马堤路偶遇一家羊肉汤馆,看到橱窗上张贴的格外醒目的“免费吃饭”告示。这家小店究竟为何推出如此暖心之举?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心生好奇,随即走进这家小店一探究竟……街头偶遇“免费吃饭”小馆,进店探 2025-05-22 14:30:00
“让更多人感知到世界的温暖”——怀化一餐馆老板用一份盒饭温暖一座城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易鑫 周紫云5月12日晚9时许,怀化市鹤城区湖天大道,沿街不少餐馆已打烊,一家名为“食为蒸”的餐馆前却排起长队。这家餐馆的老板史超,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送出近3万份公益盒饭,其善举在网上传播,获众多网友点赞。“公益盒饭每晚10时发放,一荤一素,数量不固定,平均在50份左右,先到先得。 2025-05-19 09:05:00
晨起后有这4个习惯的人,更健康长寿!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作者的父亲是一名木匠。他有三把尺子,一把直尺,一把方尺,一把卷尺。直尺用来拉直线,方尺用来量直角的两边长,卷尺则纯粹是为了携带方便。凭着这三把尺子,父亲完成了无数精细的木工活。听过一句话说:“人生需有尺,做人需有度。”每个人这一生,又何尝不需要三把尺子? 第一把尺:比较很多时候 2025-05-19 00:03:00
青海柴达木“石油玫瑰”展现女性力量 5月15日,黄群进行设备巡检。黄群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简称:青海油田)采油一厂的采油女工,常年工作在海拔超3000米的柴达木盆地,负责设备巡检、取样、憋压、洗井、资料录取等工作。黄群来自四川,至今已扎根生产一线17年。柴达木盆地空气含氧量是平原地区的70%,年均气温5°C以下,昼 2025-05-18 09:45:00
4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6.5%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叶昊鸣)记者16日从国家邮政局获悉,4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为443.2,同比提升6.5%。具体来看,其中发展规模指数、服务质量指数、发展能力指数和发展趋势指数分别为571.9、658.3、224.1和69.3,同比分别提升15.7%、1.5%、1.4%和2.4%。国家 2025-05-17 08: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