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金昌】永昌:为新就业群体筑“暖心家” 凝聚社区治理“新能量”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13:35:00    

新就业群体是城市鲜活的“末梢神经”,他们的诉求始终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永昌县城关镇昌宁苑社区坚持党建引领,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打造基础上,凝聚多元共治力量,完善党建服务体系,延伸多元服务触角,将辖区保安人员、环卫工人、外卖送餐员等大量新就业群体纳入共治建设,不断凝聚“新”智“新”力,切实推动新就业群体和社区基层治理相融合。

8月13日,记者走进昌宁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领巾”暑假爱心托管班里的温馨场景映入眼帘。社区志愿者正俯身耐心地给小朋友们讲题,孩子们握着铅笔在练习册上认真写写画画,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志愿者温柔的讲解声相互交织。

隔壁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里,理发器的嗡鸣此起彼伏。保安杨文龙坐在折叠椅上,镜中映出他渐趋整齐的发型,眼里满是藏不住的满足,话语里,满是对这份关怀的认可。“今天过来理了个发,社区对我们的关怀这方面做得都挺不错,有空过来坐一坐休息休息,感觉相当好,希望以后我们社区建设得越来越好。”杨文龙说道。

驿站的温暖不止于此。随后,外卖骑手们还被邀请观看安全警示宣传片,并为他们发放了全新雨衣。饿了么骑手史亮说:“平时我们常来这个驿站休息,这里提供热水、矿泉水,还有微波炉能加热饭菜,手机没电了可以充电,天热没单时能过来歇脚。社区工作人员对我们很关照,日常跑单时还会提供帮助,整体氛围特别好。”

中午12时,秦菊梅和同事们结束清扫工作,陆续走进昌宁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刚出锅的饭菜冒着腾腾热气,香味扑鼻,她们接过志愿者递来的餐盒,指尖瞬间暖了起来。“我们下班之后常来这儿吃饭,价格优惠,饭菜可口,工作人员态度也好,吃饭特别方便。”就餐环卫工人秦菊梅笑着说。

把新就业群体当家人,服务才能暖到心坎里。昌宁苑社区深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驿站建设,以“三港”织密服务网。“成长港”借寒暑假爱心托管班照护子女,化解假期看护难题,“休憩港”提供避暑取暖、歇脚充电等9项基础服务,撑起“冷可取暖、热可纳凉”的温馨空间,“食光港”依托日间照料中心设暖心小灶,以优惠餐品与错峰服务破解“就餐难”。这暖心“三港”,让新就业群体在社区找到家的归属感,更让服务的温度直抵心间。

永昌县城关镇昌宁苑社区工作者李业花告诉记者:“城关镇昌宁苑社区自创建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以来,在建强服务队伍、优化服务阵地、创新服务举措上持续发力,聚焦新就业群体职业特征和实际需求,创新开设驿站小屋、暖心小灶、爱心小班等暖‘新’服务项目,惠及新就业群体200余人次,切实为新就业群体搭建起遮风避雨、暖胃托幼的暖心港湾。

当每一个为城市付出的人,都能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当他们从“受益者”变成“参与者”,社区才真正有了温度和活力。商场信息员化身宣传能手,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场次;辖区保安人员发挥职业特长,修剪杂乱树木、更换损坏灯泡、检修公共设施等12次;新就业群体在日常服务过程中争做治理好手,第一时间反馈辖区内的社情民意、矛盾线索、安全隐患等各类问题30余件……由新就业群体组建强劲新力参与共治,切实让新就业群体从“社区过客”变为“家园主人”,实现“服务暖新、新力兴社”的良性循环。

从一餐热饭到一处歇脚地,从物质帮扶到情感关怀,全县各社区正用细致入微的服务,为奔波在街头的劳动者筑起温暖港湾。近年来,永昌县持续优化各项服务,不断完善友好场景,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有力支持,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组织关怀与城市温度,在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向奔赴”,共同绘就基层善治的“新”图景。

作者:冯金龙 任建荣

来源:爱永昌客户端

编辑:许菲

责编:闫瑾 刘欢欢

审核:马丰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