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生态好、食物足 鸭绿江口湿地成候鸟迁徙“加油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2:46:00    

去年7月,在第46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辽宁丹东鸭绿江口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和第二期共同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连接了从北极繁殖地到南半球越冬地的完整迁飞通道。这一生态网络的建立,显著提升了区域生态完整性,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了中国力量。

世界自然遗产 候鸟迁徙“加油站”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分为两期申报。第一期包括江苏盐城南部和北部候鸟栖息地,于2019年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24年,第二期新增上海崇明东滩、山东黄河三角洲、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丹东鸭绿江口等5处重要栖息地,以“边界重大调整”形式扩展列入。

至此,这一系列遗产地跨越江苏、河北、辽宁、山东、上海5省市,形成了从长江口到鸭绿江口的完整生态保护链。

中国黄(渤)候鸟栖息地拥有全球最大的潮间带淤泥质滩涂生态系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最重要的栖息地之一。每年,超过500万只候鸟在此停歇,其中包括全球仅有数百只的勺嘴鹬、千余只的小青脚鹬,以及黑脸琵鹭、黑嘴鸥等濒危物种。这里不仅是候鸟迁徙的“加油站”,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节点。

数万迁徙候鸟齐聚鸭绿江口

地处辽宁丹东的鸭绿江口湿地,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也是世界上鸟类种群最为集中的迁徙驿站之一。从3月中旬开始,从遥远的大洋洲向北迁徙的候鸟陆续飞到鸭绿江口,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让春天里的鸭绿江口充满了生机。

总台记者 季熠非:我现在位于海角路,位于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是一处位置极佳的观鸟点。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大批来自大洋洲的候鸟就陆续飞到鸭绿江口湿地。据保护区的统计,现在总体数量已经接近10万只。

鸟群随潮汐起落 鸟浪变幻万千

小鸟们在鸭绿江口的活动行为,和潮汐涨落息息相关,它们的习性就是跟随潮水的边缘在滩涂上前进后退、起飞降落。

今天正值天文大潮,现在正在涨潮,可以看到当水线不断上涨时,大量的候鸟腾空而起。

鸻鹬类候鸟在保护区补充体能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候鸟在春天来到鸭绿江口?图板上红色的线就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鸭绿江口就位于这片区域的范围之内。

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上迁徙的主要候鸟有一个共同的物种分类——鸻鹬类候鸟。位于迁飞路线中间位置的鸭绿江口湿地,凭借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成了这些候鸟迁徙途中重要的驿站。

保护区开展候鸟环志、卫星追踪工作

辽宁丹东鸭绿江口候鸟栖息地在去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之后,为了加强对迁徙候鸟的保护和监测工作,今年春季丹东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科研机构技术团队,开展候鸟卫星追踪工作,对迁徙而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候鸟,进行生物特征测量、环志、卫星追踪器佩戴工作。

今天在现场,保护区的工作人员正在给采集来的候鸟做环志。

科研人员将结合候鸟历史迁徙数据和卫星追踪标记的个体迁徙数据,构建鸭绿江口湿地保护区候鸟迁徙的规律模型。

识别不同候鸟的停歇区域,系统推进候鸟的动态监测与保护,为构建候鸟停歇地保护网络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全球候鸟迁飞区保护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增进候鸟保护国际交流合作。

随着气温在未来几天进一步回升,会有越来越多的鸻鹬类候鸟接踵而至地飞到鸭绿江口湿地,预计在4月中旬左右达到迁徙高峰,数量可能会接近30万只。

青山傍绿水 鹭鸟伴农家

在辽宁丹东,与面朝大海的鸭绿江口不同,春回大地之际,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的山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鹭和苍鹭,从遥远的南方迁徙归来。曾经一“鹭”难觅的小山村,随着近年来当地保护意识的增强,鹭鸟数量越来越多,逐步发展起来的观鸟经济,让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离开鸭绿江口,记者来到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山区的白鹭村。刚进村不久,记者遇到准备上山巡护的护鸟队,打头的赵志刚走在前面。

白鹭村护鸟员 赵志刚:一座山转完最少也得半小时。看看鸟,看看有没有游客吓鸟、喊鸟。

赵志刚说的鸟,就是从惊蛰节气以后陆续从南方飞回来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苍鹭和白鹭。回来早些的几百只苍鹭,眼下已经开始进入产卵孵化期,回来稍晚的白鹭则正忙着觅食休整、衔枝筑巢。

山上的护鸟队在认真巡护,山下的村子里,村民们正忙着翻地培土,准备清明左右开始种玉米。

因为自家的后院就紧挨着苍鹭筑巢的山坡,除了干农活,村民成美娟前几年还把自家改造成了可以供游客和拍鸟的摄影爱好者居住的农家乐,眼下鹭鸟陆续地飞回来,生意也正是好的时候。

因为鹭鸟,来村子里的外地人越来越多。除了观鸟拍鸟,村里种植的蓝莓、草莓等绿色果蔬也成了抢手货。

白鹭村党总支书记 赵志弘:咱们现在每年集体经营收入能达到20万到30万元左右。

几天前来到村里的自然地理摄影师边缘,就住在成美娟家的农家乐里。刚刚结束了一上午的拍摄,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村子和自己十几年前第一次来相比,变化太大了。

苍山之下、禾苗青青,鹭鸟飞舞、村庄悠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乡村画卷。当年偏僻的小山村早已改名成白鹭村,还被正式划为了市级自然保护区。

研究团队为白枕鹤“蒙蒙”戴上“摄像机”

白枕鹤又名红面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在我国主要繁殖于内蒙古、黑龙江等地,越冬主要在江西省鄱阳湖。

去年7月,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团队,到蒙古国白枕鹤繁殖地考察,并给其中一只白枕鹤佩戴了带摄像头的北斗定位系统追踪器,这个设备的技术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重量仅为80克,相当于一只成年白枕鹤体重的百分之一。

研究人员表示,设备佩戴在白枕鹤的背部,不会给白枕鹤造成什么影响,相比于传统的卫星追踪器,这种新型的卫星追踪器可以获得更多信息,对鸟类的相关研究提供更多支持。

白枕鹤主要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芦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也栖息于开阔的河流及湖泊岸边。同时鸟类作为群居动物,群体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团队的研究目标之一。

跟着白枕鹤“蒙蒙”一起去旅行

从去年夏天开始,白枕鹤“蒙蒙”就佩戴着这台搭载着摄像头的定位器,在迁徙之路上拍摄到了许多珍贵的照片。一起来看“蒙蒙”的旅程↓

责任编辑:韦小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