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1:20:00
4月9日,美国的所谓“对等关税”政策在争议声中正式实施。 从特朗普签署该政策以来,全球资本市场剧烈波动。 这场21世纪最大规模贸易对抗中,中美双方展开密集博弈。
外贸企业应该如何应对?未来外贸形势可能如何发展?4月9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外贸家董事长王跃能。
中国外贸家董事长王跃能
让企业加速从“汗水外贸”向“智慧外贸”转型
羊城晚报:作为资深从业者,您认为当前外贸企业最需要哪些政策支持来突破“双重挤压”困境?
王跃能:说实话,这两年外贸企业确实面临“两头承压”的挑战——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下游海外市场需求波动。但危中有机,关键是要把政策“甘霖”精准滴灌到企业最需要的地方。
我们最期待的,是政策能聚焦“构建企业海外综合服务体系”。比如,支持像我们“中国外贸家”这样的外贸服务平台加快在海外的布局,目前我们已在32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设立了45个海外运营中心,这些中心不是简单的仓库和分支机构,而是集订单撮合、海外拓客、法律咨询、知识产权保护、跨境清关、本地化运营于一体的“桥头堡”。
举个例子,我们去年在孟加拉优化升级落地的海外运营中心,通过本地化的运营服务帮一家浙江净水器企业开拓了新市场,获得了订单,且还在持续拓展当地市场。如果国家能出台专项政策,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这类服务网络建设,中小制造企业“出海”就能少走很多的弯路。助力中小制造企业“低成本出海”,既是应对当前挑战的务实之策,也是提升中国在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战略之举。
羊城晚报:对明年外贸形势有何预判?
王跃能:关于明年形势,我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会成为新的增长极。随着 RCEP红利持续释放,中亚、中东、非洲市场占比可能突破40%。美国关税政策确实会倒逼部分低附加值产业外迁,但中国的中高端制造、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正在崛起。
就像浙江的跨境电商企业,通过直播带货、海外仓一件代发,实现对美出口额的逆势增长,这说明只要抓住数字化和本地化机遇,外贸韧性远超预期。
羊城晚报:在中美贸易摩擦长期化背景下,美国加征关税是否倒逼了中国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能否举例说明?
王跃能:关税压力确实像“催化剂”,作为外贸企业需以“政策为盾、创新为矛”,让企业加速从“汗水外贸”向“智慧外贸”转型,通过“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深耕、技术升级、供应链重构实现突围,最明显的变化有三个:
第一是市场多元化。以前很多企业依赖美国市场“单条腿走路”,现在纷纷“向东向南”开拓新蓝海。比如我们外贸家平台上的一批山东的建材企业和轮胎企业,过去对美出口占比都在70%,甚至90%以上,从2022年开始通过我们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肯尼亚、加纳等非洲国家开辟新市场,近三年订单量增长非常明显,对美依赖度降到了30%以下。
第二是技术与模式创新。 我们服务的一家浙江做电动工具的企业,推出了轻量化、智能化的新品类,虽然价格比原来高15%,但凭借技术优势,在北美市场的高端客户订单不降反增。还有不少跨境电商企业,通过直播卖服饰,把“中国设计”直接卖给海外消费者,利润率从传统代工的 8%提升到 25%,这就是从“贴牌”到“品牌”的质变。
第三是供应链重构。 不少企业开始构建“中国总部 +海外节点”的分布式供应链。比如海尔在东南亚建立了10个制造基地,但核心研发和高端部件仍留在青岛,既规避了关税,又守住了技术高地。我们平台上也有企业在孟加拉、埃塞俄比亚建设“前店后厂”,把国内的产能和海外的本地化服务结合起来,成本降低20%的同时,还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广东高附加值产业全球占有率还将不断提升
羊城晚报:您如何看待部分跨国企业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以规避关税的现象?
王跃能:产能转移是全球化的正常现象,但要分“低端产能”和“高端产能”来看。像目前国内一些大的平台企业和制造企业把部分加工环节搬到越南,短期看是为了降低关税和人工成本,但东南亚的产业链配套、劳动力效率和基础设施,还难以支撑复杂的制造体系。
比如广东中山的灯具产业,一个镇就有上千家配套工厂,能做到“打样7天、交货15天”,这种柔性供应链优势,在东南亚至少还没有看到,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
对广东来说,低端产能外流反而是“腾笼换鸟”的机会。现在广东正聚焦半导体、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深圳大疆的无人机、佛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这些高附加值领域不仅不会被关税“打垮”,反而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攀升。更关键的是,广东可以通过“服务走出去”弥补产能转移的影响——比如我们也在参与广东省“跨境电商+产业带”助力“百千万工程”活动,通过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上网、触电、出海,助力产业带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外贸企业正从“单兵作战”转向“生态协同”
羊城晚报:关税壁垒下,外贸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平衡成本压力与客户流失风险?
王跃能:作为一名外贸老兵,我始终认为应对关税不能“头痛医头”,要从“全局棋”的角度破局。基于近些年服务企业出海的经验,总结了三个“突围策略”:
第一,用“一带一路”市场对冲单一市场风险。今年是我们深耕“一带一路”市场的第三十个年头,从2017年开始,我们明显感受到,深耕“一带一路”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强。
第二,用“价值增值”替代“价格比拼”。 以前靠低价竞争的企业现在越来越难,但如果能提供“产品 +服务”的解决方案,客户就愿意为溢价买单。我们有个做卫浴的客户,在美国加税后推出了“包安装+5年质保”的服务,虽然单价涨了10%,但客户流失率反而下降了20%,因为海外消费者更看重省心的本地化服务,但劣势是必须是有海外服务能力的企业才能走这条路,大部分的中小外贸企业和工厂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需要借助第三方的服务来实现。
第三,平衡成本与客户的关系,把主动权握在手里。 我们建议企业建立“动态定价机制”——比如对长期合作的优质客户,采取“关税共担”模式(企业承担30%,客户承担70%),既对客户显示了诚意,又分散了压力;对新市场客户,通过本地化的海外仓和清关服务,用效率优势抵消价格劣势。说到底,客户要的不是绝对低价,而是稳定的交付能力和可靠的合作关系,这正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
在关税壁垒面前,中国外贸企业正从“单兵作战”转向“生态协同”——通过第三方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在“一带一路”国家构建本土化的服务网络,让技术、标准、品牌跟着产能走出去。这不仅是应对短期挑战的策略,更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必经之路。
我们始终认为当“海外综合服务体系”在海外扎下根,中国企业出海就有了“娘家”,全球产业链里就有了“中国服务”的话语权。
来源 | 羊城晚报
文字|记者 孙绮曼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吴方舟
来源:羊城晚报微信公众号
截至2024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局帮助出海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新华社快讯: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7月17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2024年底,累计向出海企业提供指导服务2393次,咨询服务6885次,帮助其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来源:@新华社 2025-07-17 10:52:00
今日10时报名!2025全国职工半程马拉松赛(银川站)报名通道开启 2025全国职工半程马拉松赛(银川站)将于2025年9月27日(星期六)在宁夏银川鸣枪开跑。赛事报名已于7月15日10时开启,8月22日23时截止。诚挚邀请全国广大职工及跑步爱好者踊跃报名。此次赛事以“中国梦·劳动美——跑向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全国总工会指导,中国职工国际旅行社总社、宁夏回族自治区总 2025-07-15 13:02:00
5:26,中国男子水球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新华社14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水球小组赛中,中国队上半场被打了个0:12,最终以5:26不敌希腊队,遭遇世锦赛两连败。首场比赛中国队输给了克罗地亚队,比分是6:25。希腊队和克罗地亚队都是世界强队,前者是世界杯总决赛的亚军,后者是世锦赛卫冕冠军。来自克罗地亚的中国队主教练阿西奇赛后说, 2025-07-15 11:44:00
百隆东方:上半年度净利预增50.21%-75.97% 百隆东方7月13日公告,百隆东方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亿元至4.1亿元,同比增长50.21%-75.97%。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2025年上半年国内外市场订单饱满,整体产能利用率提升,主营业务利润增加。 2025-07-13 16:15:00
全球STEM教育状况如何?这份报告分析:美国、中国、瑞士等位居前列 今天(7月13日),同济大学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智库发布全球首个国家与地区STEM教育发展综合评估工具——全球STEM教育发展指数2025(以下简称“指数”)。结果显示,美国、中国、瑞士、新加坡、丹麦等国位居前列。该指数系统评估了全球40个主要国家与地区的STEM教育发展水平,从政 2025-07-13 1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