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1:28:00
作者:林 洁
近年来,沉浸式演艺以特有的场景感与参与性,赢得年轻人的追捧。沉浸式演艺火爆出圈,为繁荣文艺创作、促进文化消费带来何种启示,热潮之下是否有不可忽视的隐忧?通过近5年的实地调研,沉浸式演艺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前景方向逐渐变得清晰。
目前市面上的沉浸式演艺主要有四类。
第一类是游戏剧场,包括剧本杀、密室逃脱。消费者在主持人引导下,以角色扮演和逻辑推理为核心开展游戏。这类是沉浸式体验,与“演艺”的关联度并不大。
第二类是长期驻演的演艺新空间剧目。位于上海亚洲大厦、第一百货、上海大世界、世贸广场内几十家“星空间”里的驻演剧目和杭州百越蝴蝶剧场的越剧《新龙门客栈》,剧目场景和观众席位有机融合在一起,观众步入演出空间即步入戏剧场景。
第三类是选择空间或专门为创作打造空间的剧目。如上海表演艺术新天地艺术节,根据新天地内的空间形态定制或改造作品;深圳蛇口戏剧节邀请创作者来到蛇口,在咖啡馆、文创园区等不同环境就地取材创作。王潮歌导演的《只有峨眉山》《只有爱》《只有河南》《只有红楼梦》等长期性旅游演艺项目也属于这一类。剧目内容与地域风景、文化、建筑体等紧密联结,投资数亿元的建筑是专为剧目和观众体验打造的空间。
第四类是观众深度参与型演出。如每场只有一名观众的《一个人的游戏》,开心麻花在多地驻演、由观众参与破案的《疯狂理发店》,观众边看演出边品尝美食的《玩味探险家》等,观众推动着内容的发展。
沉浸式演艺的火热,首先由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减压放松和社交娱乐的需求推动。沉浸式演艺剧目《不眠之夜》在上海已驻演8年,累计超过2100场,观众超62万人次,总收入超5.5亿元。据统计,2023年上海音乐剧演出场次占全国的37.8%,票房占46.7%,演艺新空间已成为场次主力,分布在写字楼、商场的演出更带动了餐饮购物住宿等消费。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过去游客在上海的停留天数为2天左右,丰富的演艺内容使这一数字增加到2.84天。
沉浸式演艺方兴未艾,向传统剧场输送了观众。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上海100家演艺新空间完成演出活动9927场,吸引观众168.3万人次,演出收入共计1.47亿元。在爆款剧目和明星演员的吸引下,一些沉浸式演艺的观众逐渐进入大剧场,拓展了消费者的增量。新的消费群体对剧场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推剧场更加关注观众的多元需求。
沉浸式演艺为更多年轻从业者创造了机会。北京中间剧场原艺术总监满顶创立“很难满意”戏剧工作室,制作出品多部剧目并运营位于上海亚洲大厦、世贸广场内的多个演艺空间。导演何齐和编剧胡璇艺成立“睡不好的工作室”,以前只有在戏剧节有演出机会,2024年起在上海世贸广场有了第一部商业驻演作品《秘密》……更多人才加入,更多创意汇聚,再通过观众的选择与市场的淘汰,优质节目才有可能保留下来。
对线下观演带动商业、旅游等多方面消费的期待与引导,进一步助推沉浸式演艺的快速增长。文化和旅游部明确提出建设“小而美”的演艺新空间。北京、广州、成都、长沙等地出台扶持演艺新空间发展的政策,驱动演艺新空间及沉浸式演艺的规模化发展。
从业者如何创作出更多适合当下消费者的精品剧目,让作品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恐怕是热潮之下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不能只追求沉浸的形式,而忽略演艺的品质。快节奏生活下,人们选择观看演出常常出于放松减压和娱乐的需要。但有的演艺剧目为了吸引观众,以低俗搞笑等元素迎合消费者。有的剧目则信奉“品位是流量的敌人”,只追求为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提供一时爽感的快餐产品。沉浸是表现的媒介,演艺为观众提供审美的对象,意味着艺术作品要有不可或缺的美好价值和精神营养,也意味着从业者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小型项目成本相对可控,大型项目需理性预判。演艺新空间一般在原有设施的基础上注入演艺功能,且面积较小,投资大多有限。专门为剧目新建的大型设施投资以亿元计,如果撇开地价可能增值的因素,靠演艺节目带动文商旅消费的实际收入与巨额投入是否成比例,也是值得警惕的风险。
同质化、低水平重复会消耗观众的耐心,也将影响行业的长久发展。有的从业者追求一时热度、满足于贴上“沉浸式演艺”的标签,或者迷信高科技、大投资、特定场地、多感官体验。沉浸并非只是感官层面的感受,观众在剧场里用心感受舞台上的一切,精神上受到洗礼也是沉浸的一种。更长久和本质上的沉浸,是心灵的沉浸。
作为在空间与观演关系上创新的演艺形态,沉浸式演艺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要,正在市场竞争中经历大浪淘沙。产业与艺术是沉浸式演艺的两翼,只有双向奔赴,才能共生共赢。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从托育到职教全链升级,松江教育大会发布“家门口好学校”行动方案 4月2日,松江区教育大会在松江区政府举行。会上,松江区基础教育合作共建签约仪式顺利举行,标志着松江区将进一步深化与大学的合作办学,全力满足松江居民对高品质教育资源的期盼。松江作为上海西南门户、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地带和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集“上海之根、沪上之巅、浦江之首、花园之城、大学之府”等美誉于一 2025-04-02 19:32:00
光影为笔、舞蹈为墨 《上海之光》将在沪上演 上海之光:光影为笔 舞蹈为墨今晚,光影舞蹈诗剧《上海之光》将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上演。这是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推出的原创作品,以光影为笔、舞蹈为墨,讲述上海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挑泥工、纺织工、白领、外卖小哥、洋山港守岛人、C919大飞机工程师等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的建设者们将一一亮相。 2025-04-02 18:34:00
“我是豫商”人物专访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我的根在河南,在外豫商‘反哺桑梓’一是情之所为,二是河南拥有中原腹地的区位优势、政策红利和资源禀赋,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地,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支点。”4月1日,上海市河南商会常务副会长兼监事长、沪豫企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情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25-04-02 17:43:00
联农“贷”农 上海农商银行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作为上海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上海农商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金融服务创新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根据“持续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着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战略部署,该行围绕“富民”关键目标,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覆盖行动,通过联农带农、助力光明村强村富民的实践,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金 2025-04-02 17:30:00
“烫捞杯”能否掀起火锅外卖新风尚 在餐饮行业不断创新求变的当下,曾经红极一时的“火锅杯”,如今穿上“新衣”变身“烫捞杯”卷土重来,引发了广泛关注。它将传统火锅进行创新改良,装进杯子里,以独特的形态和便捷的食用方式,似乎为火锅外卖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但在热度飙升的背后,高客单价、品类局限等问题也逐渐凸显。未来,“烫捞杯”究竟能否掀起 2025-04-02 1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