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分享小记者心中的“最爱中国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07:22:00    

《灵蛇迎春》

大连市西岗区红岩小学五年三班 王歆柠

作品用中国红作为画面的主色调,构图紧凑,细节刻画入微,巧妙地将灵蛇的形象和少女的头饰结合在一起,烘托出蛇年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画面中人物表情细腻,眼神深邃,表现出少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利用文字增强了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加强人物服装和头发在色调上的深浅变化,让画面更具层次感。

《华夏文明古韵长》

南京一校长白岛第一小学 李岱希

作品融合了戏曲、书法、中国传统纹样等传统文化的内容,并巧妙地结合了灯笼、锦鲤、熊猫等中国元素符号,整体画面以暖色为主,冷色作为呼应,构思巧妙,细节丰富,生动地展现了华夏文明的魅力,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由于作品描绘的内容众多,在构图上有很大难度,画面中一些构图细节还可以改善:比如右下角的罐子、鼓和筐在构图上三者要避免连成一条直线。另外,可以去掉画面中最右边的灯笼,避免让人物的位置处在五个灯笼的正中心。

点评专家:李璐

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儿童美术教育专家,现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浑南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美术教师。所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国内外所举办的画展中获得金、银、铜奖。

《翎羽流光》

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五年六班 张麦麦

作品构图精致、色彩绚丽、线条流畅,展现了身着孔雀服饰的古装少女与孔雀和谐共生的唯美画面,将孔雀的华美与少女的灵动完美融合,既展现了孔雀翎羽的流光溢彩,又传递出少女的优雅与自信。画面中,少女与孔雀相映成趣,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绘画功底,更体现了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

《龙与少年》

大连市第39中初二 霍海涵

作品通过国风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少年与龙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作品构图精巧、色彩典雅、线条流畅,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既体现了龙的神秘与威严,又展现了少年的朝气与梦想。画面中,少年与龙相互呼应,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美好愿景。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扎实的绘画功底,更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是一幅充满想象力与感染力的佳作!

点评专家:宋敏

优米美术学校创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曾参与奥运会、中非论坛等大型项目形象设计工作。设计及绘画作品屡次获奖,培养少年儿童美术爱好者数万人,数百名学生考入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吉祥龙舞》

沈阳市南昌中学(长白校区) 王肖淼

这幅作品极具创意与视觉冲击力。以丰富绚丽的色彩勾勒出舞龙、戏曲人物等元素,巧妙融合传统民俗与戏曲文化,画面充满动感与活力。细节处如人物头饰、龙的纹理都刻画入微,象征吉祥的灯笼、锦鲤等元素,更增添了作品的美好寓意,展现出作者扎实的绘画功底与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

《礼赞中国》

大连市一〇一中学 七年十一班 林育卉

这幅作品极具创意,巧妙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符号交织在一起。舞狮与古建筑彰显深厚文化底蕴,宇航员和科技装置代表现代探索精神,二者碰撞融合,既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表达了对未来科技的展望,色彩丰富绚丽,充满视觉冲击力。

点评专家:宋苗苗

妙趣艺术培训学校高级讲师。从事中小学艺术教育、语文教育十余年,获得多项中小学素质教育赛事活动优秀指导教师奖,并多次指导学生的文学作品在报刊等媒体平台发表。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高鹏采写整理

画笔勾勒之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跃然纸上,少年们正以斑斓童梦叩响传统文化的大门。本周,我们一起分享辽沈晚报小记者以“最爱中国风”为主题创作的绘画作品。

同时,本报还邀请了多位辽沈地区知名美术教育专家进行点评,专家们将透过童真视角,解读笔墨间的文化密码。这不仅是艺术种子的破土萌芽,更是文明基因的代际传承。

辽沈晚报也将持续打造“小记者文化创想平台”,通过征文、绘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为孩子们搭建多元展示窗口。我们愿作托举文化新苗的春风,诚邀更多小记者执笔为桨,在中华文明的浩瀚星河中,划出一道道闪亮的童年航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