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魔法原子再获数亿元融资 人形机器人赛道成“资本宠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7 12:03:00    

本报记者 杨让晨 石英婧 上海报道

作为具身智能的代表之一,人形机器人赛道近年来颇受资本青睐。

日前,人形机器人企业魔法原子宣布完成数亿元的新一轮战略融资,这一轮新融资资金将用于具身智能核心技术迭代研发,VLA模型搭建,加速推动机器人在工业、商业场景落地。

据了解,这是半年时间内魔法原子完成的第二轮超亿元融资。此次投资方包括战略产业资本禾创致远、芯联资本,财务投资人华映资本、晓池资本、元禾厚望,老股东追创创投和翼朴基金则追加投资。

“过去短短数月,看到魔法原子在场景拓展、产品交付、操作优化、团队建设层面的诸多进展,也期待未来更多好消息。”追创创投投资总监顾诗韬表示,公司看好魔法原子“生产-研发-销售-落地交付”的体系化打法,长期坚定支持魔法原子发展,共创更大更全的追觅泛机器人生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人形机器人赛道正成为“资本宠儿”,据不完全统计,在2024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融资事件超过200件,投融资金额超过200亿元。

全链路布局加速

目前,魔法原子已逐步完成“全栈自研技术+全链路布局+场景化应用”闭环生态的搭建,为商业化进程提供根本保障。

相关资料显示,魔法原子成立于2024年1月,专注于通用机器人和具身智能技术研发与落地应用,产品涵盖通用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人,覆盖工业、商业及家庭等多元场景。团队超过80%为研发人员,长期深耕机器人本体、人工智能算法等核心技术,同时具备丰富的工程化与量产经验。

记者注意到,作为全球少数具备通用机器人全栈自研能力的团队,魔法原子硬件自研率高达90%,全面覆盖关节模组、灵巧手、减速器、驱动器等核心零部件,软件层面,其自主研发的通用具身智能系统,支持人形机器人快速部署与高效协同管理。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硬件自主可控+软件智能协同”的技术架构,不仅大幅降低供应链风险与制造成本,更为机器人在工业、商业等真实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底座。

另一方面,在制造体系构建上,魔法原子通过自有产线,已形成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全链条闭环能力。“公司自研硬件具备高度适配性和工程稳定性,降低了制造成本与集成复杂度,为机器人规模化部署奠定了基础。在整机装配方面,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以实现研发与生产的高效协同。”魔法原子方面表示,凭借全栈自研技术、制造能力及场景落地经验,公司正全面打通人形机器人从“可造”到“可用”再到“可规模部署”的全链条布局。

对此,多家投融资机构均表示看好。芯联资本创始合伙人袁锋表示,看好魔法原子在“本体-场景-数据”的有效闭环。“人形机器人的批量商业落地与供应链稳定及优化密不可分,两方将在上游芯片及系统方案层面展开进一步的合作探索。”

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也表示,坚定看好有着万亿级终局体量的具身智能产业,该领域的中国企业具备硬件成本、数据规模、制造业场景等先天优势。“这在未来会是一个‘中国先发’的巨大赛道。”

赛道火热“吸金”

实际上,2024年至今,人形机器人赛道已成为“资本宠儿”。

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不完全统计,在今年一季度,人形机器人赛道在全球范围内的融资总额已经超过8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融资超过30笔,总额突破40亿元,超过全球份额的50%。

另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2024 年,中国内地机器人行业共发生 200 起左右投融资事件,金额总计超200亿元。其中,近亿元与过亿元级事件约55起,金额超 175 亿元,融资总额超 70 亿元。

交银国际相关研报分析认为,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和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人形机器人市场将不断扩大。

据了解,在今年,魔法原子将全面提升量产进程,基于销售及合作伙伴的市场需求,启动400台人形机器人生产,并于2025年陆续部署至真实应用场景中。

魔法原子总裁吴长征表示,人形机器人唯有实现“有用、好用、有人用”,才能真正释放新质生产力价值,在落地场景中挖掘出可持续的商业潜力,推动行业迈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让机器人真正在千行百业落地应用。

随着本轮融资引入多家产业资本,魔法原子方面也表示将凭借深厚的场景理解和全栈软硬件开发经验,与包括追觅科技、芯联集成等在内的诸多行业龙头展开深入合作,加速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规模化落地,助力产线智能化升级改造。

“魔法原子将与芯联集成合作探索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供应链,尤其高集成电驱控芯片的相关开发,进一步优化量产工艺,率先定义人形机器人产业核心软硬件行业标准。”魔法原子方面表示。

同时,面向市场化进程,魔法原子还将持续与追觅科技深化战略合作。“一方面,基于追觅供应链采购协同,在采购和生产端共享资源,实现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依托追觅在品牌建设与渠道拓展方面的成熟经验,为人形机器人在多元场景落地注入新动能。”

交银国际相关研报预计,至2030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扩容至151亿美元,对应年度销量68万台。2031年之后,随着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加快降本和大模型的泛化能力飞跃提升,“行业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产业才开始发展,还未能大规模商业化。季薇表示,当前产业尚处早期,大脑模型技术尚未收敛,数据闭环尚未建立,场景落地尚未明确。“华映资本倾向于选择在场景端有特殊优势、在商业化探索上领先一步的公司,魔法原子与追觅在制造端及渠道端的打通,为公司的长期竞争力提供了保证。”

对此,魔法原子方面表示,未来,公司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深入产业合作与资源整合,推动行业实现从局部验证到大规模应用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具身智能产业的健康成长与价值落地。

(编辑:石英婧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