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4:19:00
来源:【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无法与他人建立或维系情感关系,如星星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因此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对于孤独症,大众有哪些认识误区?如何尽早识别与干预孤独症?针对这些问题,人民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树立对孤独症的正确认知
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黄颐看来,孤独症并不是一种单一状态,而是一个谱系障碍。这意味着每个孤独症孩子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可能症状较轻,能够正常上学、独立生活,有的则需要更多帮助。
“孤独症并不罕见,患者也非拒绝社交,而是存在社交模式异常。”黄颐举例道,10岁女孩敏敏总在角落玩手指,但当老师用她喜欢的恐龙玩具互动时,她也会主动交流。部分患者会通过特殊方式表达需求,如拉着别人的手去拿物品,或对感兴趣的话题表现出强烈分享欲。她认为,经过社交训练、通过兴趣引导建立沟通,孤独症患者能主动发起简单对话。
需要注意的是,孤独症并不是由父母的教养方式造成的,而是先天遗传易感性和后天环境触发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因素占70%至95%。
药物是否可以治愈孤独症?黄颐说,针对核心社交障碍尚无特效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仍是社交技能的干预训练和个性化教育。
黄颐认为,孤独症是人类神经发育的自然差异,从基因研究到包容教育,我们需要构建的不是“治愈框架”,而是为不同神经类型的人提供支持网络。
很多家长对孤独症典型症状有一定认知,却容易忽视一些轻度症状,以为孩子能说话、可以表达需求就没有太大问题。实际上,孤独症患者社交障碍程度、刻板重复程度、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很大。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王瑜介绍,“孤独症患者更像是被一个‘罩子’包裹着,有人完全和世界隔绝,有的‘罩子’上有孔洞,可以与外界简单互动或是单向输出。”
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王瑜介绍,注重早期筛查、评估、诊断,早期开展社交、语言、认知及感知觉等干预、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入,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
5岁的善善是一名轻度自闭的孩子。2岁多上早教班时,老师就反映他不爱说话,有什么要求都只会拉着老师指指点点,和小朋友的日常社交也有障碍。“我们以为他只是顽皮,后来做了测试才知道,他有孤独症倾向。”善善妈妈说。
善善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及其他社会机构接受了一年多的康复治疗,最初每周五次,每次上三节课。因为评估结果越来越好,干预次数已减到每周两至三次。如今,善善在一家普通公办幼儿园就读,老师会告诉其他小朋友:“善善和大家有点不一样,对待善善要像对待弟弟一样,遇到冲突时可以找老师,由老师来纠正他。”因为康复训练效果良好,今年下半年,善善将进入家门口的公办小学随班就读。
“对孤独症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王瑜说,如果能在大脑发育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关键期进行抢救性干预训练,就可以减轻障碍程度,为患儿建立明确的社会意识、规则意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孤独症的预后取决于患者的严重程度、智力水平以及教育和治疗干预的时机和程度。患者的智力水平越高、干预年龄越小、训练程度越强,效果越好,国内外已有不少通过教育和训练使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的报告或者病例。
孤独症儿童的干预训练,核心内容是提高社会沟通交往的能力、降低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千万不能事事替孩子想、替孩子办。
构建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
近年来,为帮助孤独症患者更好融入社会,各地各部门协同合作,加快构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全链条健康服务体系。
周日一早,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沙盘游戏室内,6岁半的欣欣正与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张同清玩沙盘游戏。在张同清引导下,欣欣在沙盘上演示去动物园看小动物,室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一次见到欣欣的时候,她目光不对视,呼名不反应。”张同清清晰地记得欣欣初次就诊时,没有语言表达,情绪不稳定,令人十分担忧。
欣欣两岁多的时候,对父母的注视和呼唤反应较为迟钝。潍坊市昌乐县五图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在初筛时发现欣欣的异常,立即将其转到昌乐县妇幼保健院进行了复筛,又转到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通过标准化的筛查工具和评估方法,欣欣被确诊为孤独症。
2022年以来,潍坊在全市推广实施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项目试点工作。目前,全市各镇街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具备开展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等神经发育障碍的初步筛查能力。
在母亲刘雯陪伴下,欣欣开始康复训练。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组建由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心理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为欣欣制定个性化治疗干预方案。张同清和同事们从一对一的密集训练、听觉统合训练开始,逐渐让欣欣融入小组课的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综合康复训练。6个月后,孩子情绪不稳定的频率慢慢减少,开始有模仿、听指令的意识。经过近一年半的康复训练,欣欣可以进行基本的交流。
刘雯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一有时间,她就会参加医院组织的家长培训。去年以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开展家长培训15次,吸引2000余人次参与,帮助家长了解孤独症及其共患病的相关知识,有效提升儿童社交、认知、理解、情绪调节与行为管理能力。
大连海之星跑团“爱心伴跑”孤独症儿童——
大手牵小手 奔跑向阳光
人民日报记者 辛阳
3月末的辽宁大连海滨,海风渐露温柔。在滨海跑道上,大连海之星跑团正陪伴着一群孤独症儿童向阳奔跑。2020年至今的每个周日,“爱心伴跑”从未停歇,参与的孤独症儿童家庭从3个增长到70余个。
年过六旬的志愿者徐守国还记得第一次伴跑。9岁的田田死死攥住妈妈的衣角,突然爆发的尖叫声惊飞了海鸥。徐守国掏出口袋里的彩虹棒棒糖对田田说:“看,糖纸里有7种颜色,咱们跑7步就能收集一种。”
徐守国的伴跑日志,记满了孩子们的特点:牛牛每跑百步就需要击掌鼓励,浩浩听到塑料摩擦声会失控,佺佺见到路边的食品超市会毫不犹豫地冲进去……志愿者们像调试精密仪器般,为每个孩子定制跑步方案。
2023年,6名孤独症少年在大连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亮相,他们在海之星跑团36名志愿者守护下,完成了半程马拉松比赛。冲过终点后,18岁的连仕杰兴奋地抱住陪他比赛的志愿者大郑,将半马完赛奖牌高高举起。从前,连仕杰的伙伴只有一架钢琴,从指尖流淌的音符,是他与这个世界不多的交流。参加跑团3年多,他的身体更加强健,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窗。
现在,跑团里有40多名儿童能跑完5公里,其中31人突破10公里,12人能跑15公里,9人能完成半程马拉松。公益长跑不仅强壮了孩子们的身体,更治愈着他们的心灵。
深圳孤独症男孩“走红”网络——
音乐伴成长 关爱助康复
人民日报记者 程远州
近日,来自广东深圳的孤独症男孩小岱吹奏乐器的视频在网络上引起关注。视频中,20岁的小岱手拿陶笛、眼神专注,纯净的气质和对音乐的热爱,让他收获了众多网友的喜爱。
小岱全名李岱沣,3岁时被确诊孤独症。慢慢地,小岱的妈妈胡女士发现,每次拿起乐器,小岱便像换了个人似的,“变得自信、快乐起来”。让胡女士更惊喜的是,很多曲子,小岱不用怎么看谱就能演奏出来。从葫芦丝到陶笛,再到钢琴、架子鼓、排箫、口风琴等,小岱的音乐天赋逐渐显露。
小学毕业后,小岱进入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并加入了由孤独症患者组成的爱特乐团。有音乐相伴后,小岱的点滴改变让胡女士感到欣慰:“以前他几乎不与别人交流,眼神也多是躲避,现在越来越开朗,参加演出时还会与陌生人微笑。”
小岱被认定为二级残疾,18岁之前,每年获得政府发放5万元康复费用的支持。深圳市特殊需要儿童早期干预中心副主任周文培介绍,深圳出台了孤独症“全生涯政策体系”,包括将孤独症筛查纳入妇幼保健常规项目;建立覆盖0—18岁的康复救助制度,并延伸至就业、托养领域;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部;将孤独症患者纳入重疾关爱基金救助范围等。
“走红”后,胡女士经常带小岱参加公益活动,呼吁关爱孤独症患者,并多次捐助贫困的孤独症患者家庭。“我想用小岱的故事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希望大家一起用爱融化‘孤独’。”胡女士说。
报道来源:《人民日报》2025.4.2 第13版
人民日报记者 游仪、姜泓冰、王者
版面责编:吕莉、白真智、徐阳
本期责编:刘莉莉、罗彦、娄霄霄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一撇一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当"黑骑士"遇上"小王子":王曼昱与小岱温暖邂逅 在2025年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一组公益大片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乒乓球奥运冠军王曼昱化身"黑骑士",与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20岁孤独症青年小岱共同登上《FocusStar》四月公益刊封面。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暖春时节碰撞出希望的火花。小岱的故事始于2021年的一条陶笛演奏视频。镜头里,这个眼神清 2025-04-03 13:41:00
视频︱《阳光下的星星》预告片来袭! 从烟台市芝罘区获悉,在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之际,《阳光下的星星》预告片来袭!当星光吻过尘埃,孤独星球终将闪耀,用爱聆听星星与阳光的对话。点亮星空,与爱同行,让我们一起关爱星星的孩子!敬请期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 2025-04-03 10:25:00
教育与康复之外,自闭症青年如何就业? 澎湃新闻记者 蒋立冬 AI创意刚刚过去的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又被称为孤独症,是儿童早期发生的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语言障碍、交流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隘为典型临床表现,环境适应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及自我照顾能力均较差,严重影响儿童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统计显示,上海 2025-04-03 07:07:00
亿胜生物科技(01061):用以治疗湿性AMD中国患者的anti-VEGF眼用注射生物药品的三期临床研究结果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 来源:网易新闻智通财经APP讯,亿胜生物科技(01061)公布,用以治疗湿性AMD中国患者的anti-VEGF眼用注射生物药品(HLX04-O)的三期临床研究(AURA-1)结果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AURA-1为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对照的非劣效三期临床研究,旨在比较HLX04-O与雷珠单抗玻 2025-04-02 19:41:00
世界孤独症日丨母爱托举成长之路 今年21岁的胡日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2岁时被确诊患有孤独症,存在语言障碍、刻板行为等情况。19年来,虽然康复训练之路漫长不易,但母亲乌尼尔其其格以母爱托举,悉心帮助他进行康复训练,陪伴胡日成长。3月30日,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一口袋公园,母亲乌尼尔其其格(左)陪着胡日锻炼身体。最初得知孤 2025-04-02 18: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