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心梗5年后,他的心脏长出随时引爆的小“气球”, 深圳医生5项高难度技术成功拆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9 14:04: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妍

健康的心脏如同饱满紧实的桃子。然而,在于庆辉(化名)体内,却悄然膨胀出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小“气球”——室壁瘤,这是五年前那场心肌梗死留下的致命后遗症。

7月在乌鲁木齐体检时查出室壁瘤后,于庆辉辗转跑了3家“大三甲”医院,专家们说法五花八门,却没办法明确告知这瘤子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位倔强的西北汉子听闻深圳前海泰康医院有位“驯瘤”高手,毅然决然飞越5000多公里,直奔深圳求医。

该院心胸血管中心兼心脏外科主任王治平,带领团队为于庆辉量身定制了一套“组合拳”:一次手术同时完成冠状动脉搭桥、左心室室壁瘤切除、血栓清除、左心室成型,甚至还包括堵塞的血管内膜剥脱术,五项高难度操作一气呵成,终于将这个危险的小“气球”彻底解决。

​​“豪饮豪抽”“作”出小“气球”​

2020年,一场急性心肌梗死如同一场心脏偷袭战,打得于庆辉措手不及。幸好急诊介入手术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但谁都没想到,这场生死搏斗却在心脏里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室壁瘤,一个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气球”。

“这个瘤子都是自己‘作’出来的。”这位身高1米81、体重80多公斤的新疆大汉苦笑着摇头。曾经的他,是一周四聚的酒桌“豪杰”,一顿能灌下1斤半高度白酒;还是烟囱般的“老烟枪”,一天一包半香烟雷打不动。如今躺在病床上的他,摸着胸口直叹气:“命都要没了,谁还敢要烟、要酒?”

王治平利用模型讲解心脏构造

“健康的心肌本该是坚固的砖墙。”王治平形象地解释道,心梗就像白蚁啃噬,让某块墙体悄悄被“腐蚀”出了缺口。更糟的是,这个破损处后来竟像被吹胀的气球般鼓了出来。他拿起一个晃荡的白色塑料袋比划,“这个直径3.8×1.8厘米的‘气球’,就藏在于庆辉左心室的墙角里。”

“如果不及时拆弹,它可能引发三种致命危机:要么把墙体撑破,发生心脏破裂;要么在里面造血栓堵血管;要么引发恶性心律失常。”王治平表示,更直白地说,不手术的话,于庆辉的心脏可能撑不过3到5年。

比拆弹难度更高手术

但拆除这个“气球”比拆弹还难!

首先,左心室是心脏四个“工作室”里最强壮的,它负责把血液泵到全身,压力大得惊人。“就拿于庆辉150毫米汞柱的血压来说,相当于这里的血液能直接喷到两米高。”王治平表示,术中稍有不慎,喷涌而出的鲜血绝对能让手术台变成“水帘洞”。

切掉坏死的心肌后,医生得像裁缝一样用补片修补缺口。“难点在于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既要像考古学家般小心翼翼地剔除蛀空的部分,又要像保护文物那样留住每一寸健康心肌。”

最后,医生还要充当血栓“清道夫”。心脏彩超显示,于庆辉的左心室里飘着多个“黑影”(低回声团),这些全是潜伏的血栓。更棘手的是,左心室内部不是光滑的墙面,而是布满树根状的肌小梁(心肌小凸起)。这些“树根”缝隙里可能藏着血栓,医生们需要用镊子和微型勺子,一点一点把这些危险的小炸弹掏出来,如同在心脏内部进行一场精细的“排雷行动”。

清理血管里的致命“蚯蚓”​

于庆辉的冠状动脉里还盘踞着一条白色的“蚯蚓”,那是钙化斑块集结而成的硬块,足足有近4公分长。这条“蚯蚓”直径2毫米,而冠状动脉的直径也只有2毫米,它把原本通畅的血管通道堵得死死的,尤其是远端(离心脏较远的那一头),几乎完全不通了,血液压根儿挤不过去。

“术中,医生先要把这条顽固的‘蚯蚓’从血管内完整剥下来。”王治平说,正常冠状动脉的管壁厚0.5到1mm,当因为管腔闭塞需要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时,剥离后的血管会薄得像层保鲜膜,不足0.5毫米,稍微用力过猛就可能扯破。

王治平在手术中(资料图片)

医生们用精细的器械,将死死嵌在血管壁上的斑块,一点一点从血管内膜上“撕”下来,既要保证斑块完整剥离,又要确保血管壁不被撕破。

最后,医生又对于庆辉的左心室进行了“翻修工程”,在这根脆弱得像蝉翼的血管上搭桥,用新的血管通道绕过病变部位,再完美缝合,重新恢复血液的“高速公路”。

​多学科协作下的极限挑战

​​8月28日,在该院麻醉科、超声科、输血科、ICU等科室的强力护航下,王治平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了一场多学科协作的心脏“极限挑战”,术中出血量仅两三百毫升,堪称精准掌控的典范。

这台高难度手术的背后,是该院心胸血管中心硬核实力的体现,也是该院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深度合作的缩影。

王治平教授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心脏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深耕心脏外科领域40余年,在广东省率先开展瓣膜修复手术,完成5000余例各类心脏手术。谈及于此,他不禁感叹:“心脏手术就像一部精密的交响乐,麻醉、体外循环、ICU监护,缺了哪个声部都不行。”

作为开院只有一年多的新医院,深圳前海泰康医院不仅能把这些“声部”凑齐,还能让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背后是王治平到任后的一系列暖心操作。

自从来到医院,王治平成了各科室最熟悉的“访客”。王治平笑着说,他最爱打电话约各科室同事“聊天”,“从心内科、麻醉科、超声科到人事部门的电话都被我打了个遍,连相关科室主任的面都挨个见了一遍。我不喝咖啡不喝茶,就为面对面聊清楚‘你能做什么?你能做好什么?’”

在正式开展心脏手术前,王治平带着团队先“练兵”,从外周血管手术到肺部手术,一步步观察每个科室、每个医护人员的真实水平。今年5月,体外循环机器正式上岗,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已开展了瓣膜修复/置换、复杂先心病矫治、冠脉搭桥、急诊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等各种高难度心脏核心技术。

据了解,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心胸血管中心由王治平教授领衔,集结心血管内科主任周圣华教授和胸外科主任陈开林教授等专家力量,积极整合中山一院心血管部优势力量,聘任中山一院心血管医学部学科带头人董吁钢教授、心血管医学部主任廖新学教授为医院心胸血管中心顾问,并成立“廖新学名医门诊”,该团队每周五来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出诊、查房、手术。

目前,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心胸血管中心已成为了守护“生命引擎”的核心阵地,全面覆盖心血管系统、胸廓及肺部疾病的“防-诊-治”全链条服务,真正成为心脏与胸肺、血管健康的全能守护者。“心脏手术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默契。”王治平感慨道,“从‘串门聊天’到‘并肩作战’,我们用医术和耐心,织就了一张守护心脏的安全网。”

(图片由医院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