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4:26:00
近期广州雷雨不断,闷热潮湿,不少人都觉得疲倦困乏,胃口也欠佳,脾胃虚弱或湿热体质的人更是倍感不适。这个时候,不少广东老妈都懂的——茯苓可以派上用场了。
茯苓是比较常用的祛湿汤材,因为它不仅能化湿,还能健脾,符合日常的养生需要。除此之外,其实茯苓还有安神助眠的功效,被称为“祛湿黄金”。虽然茯苓经典食方甚多,适合多种体质人群食用,但也非人人适宜。这期,有约君就跟大家细细说来。
雨季调脾胃,茯苓来帮忙
有诗云“碧松之下茯苓多”。茯苓是一种生长在松根上的真菌菌核,因为它和青松相伴而生,自古被视为养生佳品。
2020版《中国药典》记载: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常用治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病证。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含茯苓多糖、三萜类及麦角甾醇、卵磷酸、胆碱、组氨酸等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衰老等药理作用,为延年、益智、抗衰老之佳品。
中医常用的补气方四君子汤中便有茯苓,方中还有人参、白术、甘草,全方药性柔和,具有不偏不倚之德,故以君子名之。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含茯苓的方剂也有很多。如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泽泻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都取茯苓利水祛湿的功效。
雨季里,外界的湿度大,使得脾胃的“负荷”也加重。中医认为“脾主湿”,脾胃本就是水湿的“中枢处理器”,水湿过重时,脾胃就容易出问题,导致腹泻腹痛。如果水湿进一步加重,就会让人觉得胸闷不适,心神不定,容易失眠。因此,在阴雨天气里,不少人会吃不好,睡不安。
而茯苓本入脾胃经,能通过“利小便”来减轻湿气。因此它不仅能化湿止泻,还能利尿安神。煮汤时,可以用茯苓加上生姜、大枣、排骨,有温脾散湿的作用,适合腹泻的情况;如果是湿热并重的,可以加上薏米、土茯苓一起煮。想要治疗失眠的,还可以去药店购买“茯神”——这是茯苓附在树根上的部分,安神助眠的效果更强。
茯苓VS土茯苓
土茯苓与茯苓虽然名字相似,但其实是不同的两样药材。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而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就是说,茯苓属于真菌界,土茯苓则属于植物界,二者相距甚远。
(图片来源:广东中医药)
茯苓饮片常见为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呈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质地坚实,嚼之粘牙。土茯苓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薄片,边缘不整齐,切面黄白色或红棕色,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二者饮片性状差距明显,非常容易区分。
而从功效来看,茯苓属利水消肿药,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土茯苓属清热解毒药,功效为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茯苓和土茯苓虽然都有利湿的功效,但用于补虚健脾,渗湿利水,还是用茯苓(云苓)比较好。
茯苓健脾祛湿有良方
茯苓如何用于日常饮食调理?这里就给大家介绍8道茯苓食疗常用方。
茯苓薏米粥
材料:薏苡仁60克,白茯苓50克,糯米100克。
做法:先将白茯苓打碎入砂锅内加水300毫升,煎至100~150毫升去渣取汁。薏仁米,糯米加水500毫升,武火煮成稀粥。再兑入茯苓汁,煮开2~3沸即成。
功效:健脾补肺。
生姜陈皮茯苓水
材料:茯苓10克、陈皮2克、生姜5克。
做法:将所有食材放进养生壶,注入1000毫升清水,15分钟左右即可。
功效:理气化痰、健脾利胃、驱寒祛湿。
茯苓山楂荷叶水
材料:茯苓10克、山楂3克、荷叶2克。
做法:将食材放入养生壶,加1000毫升水,沸腾后,煮15分钟即可。
功效:适合肝火旺,脾胃不好,有口气的人群。
茯苓山楂菊花水
材料:茯苓10克、山楂5克、菊花2克.
做法:将食材放入养生壶,加1000毫升水,沸腾后煮15分钟。
功效:能祛湿,健脾开胃,清热明目。
参苓白术健脾汤
材料:茯苓15克,薏苡仁20克,南豆20克,莲子15克,白术、党参各10克,鸡脚8只,瘦肉200克,蜜枣3颗。
做法:药材清洗后浸泡。鸡脚、瘦肉清洗后飞水。将药材及瘦肉、鸡脚放入炖锅内,加入冷水适量,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煮一个小时,起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健脾化湿。
茯苓薏米饼
材料:茯苓、薏苡仁、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
做法:以上材料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
功效: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神汤
材料:鲜淮山80克(干淮山30克),茯苓30克,芡实30克,莲子30粒(可带芯),陈皮6克,猪骨300克(可供3至4人食用)。
做法:把所有的备料洗净;猪骨剁小块,入锅焯水备用;将所有备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小火煲1.5小时,加盐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健脾、养颜、祛湿等功效。
茯苓牛骨汤
原料:牛骨250克,茯苓50克,山药100克,姜块、葱段、盐各适量。
做法:牛骨洗净劈开,将茯苓、山药洗净。锅中加水适量,放入牛骨、茯苓、山药、姜块、葱段,煮40分钟,再加盐调味即成。
功效:补肾利尿。适用于慢性肾炎、下肢水肿、尿少食少等症。
服用茯苓还有这些注意事项:
茯苓性味甘淡,性平,既不偏寒凉,也不偏温热,适合多种体质人群食用。
不过,茯苓的利尿作用较强,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尤其是低钾血症,表现为乏力、心律不齐等症状。
肾虚的病人不建议服用茯苓。肾虚患者就有尿频尿急的症状,茯苓利尿,会让肾虚患者尿频尿急情况更严重。
阴虚火旺、口干舌燥者也不宜食用茯苓,可能加剧阴虚症状。
茯苓中含有的淀粉成分可能对糖尿病患者造成血糖波动,需谨慎使用。
孕妇和经期女性应避免使用茯苓,因其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或加重经期不适。
茯苓也不能与米醋、浓茶等同食,会影响药效。
尽管茯苓具有药食同源的特性,但其利水渗湿与健脾安神的作用因人而异,尤其特殊人群应在医生专业指导下使用,以规避潜在风险。
来源:广东中医药、广东省中医院、中国医药报、健康时报、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中医三附院药学部、海南药闻等
文字整合/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婉虹
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
雨季养生|茯苓被称为“祛湿黄金”,但这些情况下不宜食用 近期广州雷雨不断,闷热潮湿,不少人都觉得疲倦困乏,胃口也欠佳,脾胃虚弱或湿热体质的人更是倍感不适。这个时候,不少广东老妈都懂的——茯苓可以派上用场了。茯苓是比较常用的祛湿汤材,因为它不仅能化湿,还能健脾,符合日常的养生需要。除此之外,其实茯苓还有安神助眠的功效,被称为“祛湿黄金”。虽然茯苓经典食方甚 2025-05-08 14:26:00
降血脂的四大误区,你踩坑了吗 1.不吃肉可以降血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肉类含有必需的脂类和蛋白质,长期不吃肉,肝脏反而会合成更多血脂!蛋白质不足还会影响血脂运输,导致更多脂质堆积。正确做法:适量吃瘦肉、鱼肉,保证蛋白质摄入。2.不吃主食就能减肥,降低血脂?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倡导的是低碳饮食,并不是不吃主食,而是要吃优质碳水。正确 2025-05-01 08:30:00
这个小黑块,是肾的“能量站”,比海参补、比首乌好吃! 在所有本草门类中,有一味极其特殊的品种,它既能补气、又能滋阴,且性味甘平、不寒不热、不偏不倚,被称为“仙家余粮”。它就是——黄精。图片来源:摄图网黄精是一种药食两用之品,我们食用的是它的干燥茎。在黄精还是一株植物之时,它的肉质根要到第三年才会开始生长,一年才长一节,尽得土壤之精华,长于补阴,滋补肺、 2025-04-14 09:42:00
深圳市沃尔核材申请交联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专利,防滴落效果大大提升 金融界2025年4月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交联聚烯烃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号CN 119752022 A,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联聚烯烃材料,包括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或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聚烯烃弹性体 2025-04-05 09:08:00
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 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 2025-04-04 20:03:00